青岛:村里的“账本”晒在网上
三农直通车综合报道:自2010年起,城阳区从解决社区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入手,依托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立了“社区网络监管系统”,在全区8个街道、230个社区开展社区党务、居务、财务网上公开和网络监管工作,将社区的“账本”搬上了网。如今,这一系统已成为城阳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平台,实现了远程教育工作与社区民主管理的双赢。
查得到的方便账
“群众最关心什么就公开什么,什么问题与群众利益最直接就公开什么,以此为出发点建立的社区网络监管系统可谓一面镜子,不仅照清了社区干部的‘行’,更照亮了社区群众的心。”城阳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所有公开的内容均建立了完善的年度和月度信息数据库,确保永久公开,随时查询,克服了以前通过张贴公开栏等传统形式的弊端,极大提高了群众网上查账的便利性和准确性。
提到社区网络监管系统的数据库查询功能,流亭街道杨埠寨社区的栾健刚老人可有自己的亲身体会。
今年1月份,栾健刚发现这个月的低保金比上个月多了60多块,难道之前的低保金被村里扣去了一部分?他没有多想,拿着刚领到的低保补贴就气呼呼地赶到村委,要查查别人去年发了多少钱。社区干部于淑英问明情况后,忍不住笑了起来,连忙告诉他,这不是村里扣了他的钱,而是从1月起城阳区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了,说完还拿出区里下发的文件给他看。
栾健刚将信将疑。于淑英干脆领他到电脑前,打开社区网络监管系统,三下两下就调出了2010年和2011年两年的低保补贴数据,“大爷,你看看,不光有咱村低保户的补贴,还有邻村的呢,这些数据可都是区里民政局审核过才发上去的,电脑里的东西咱可做不了假啊!”看着条目清晰的数据,他一下子明白了过来,反而有些不好意思:直说自己年纪大了犯糊涂。一场误会就这么轻而易举地得到了化解。
看得懂的明白账
依托远程教育网络推行社区党务、居务、财务网上公开制度,在方便党员群众按自主需求登录远程教育网站点击浏览信息的同时,还安排社区干部在每月3次的网上公开集中浏览日上,接受居民对有关社区事务的质询。这项举措有效增强了社区工作透明度,使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得到保障。
“有了这个网,想看看村里的钱用哪儿去了,今后村里准备做什么,用鼠标点点就行了。”红岛街道肖家社区的老党员肖吉坤说。尽管连社区网络监管系统的全名都说不全,但每逢网上公开集中浏览日,热心的肖老汉都会准时来到村委,在站点管理员的帮助下登录社区网络监管系统看看村里的“明白账”。
“这5万块钱具体是干什么用的?”
“这是为咱村小学的院子拉上防护网,保证孩子们安全。”社区书记肖吉广说。
“这块儿呢?”肖吉坤又问道。
“这钱是老人节给村里满80岁的老人每人发了一桶油。”
“应该的,应该的。”肖吉坤满意地点点头。
管得严的公开账
为了将这项群众的暖心工程做牢做实,杜绝“不公开、假公开、迟公开”等现象发生,城阳区层层落实,明确责任,切实保障“社区网络监管系统”的日常运行,让老百姓看得及时,查得放心。
每个月的10号,是城阳街道城阳社区远程教育管理员牛小霞最忙碌的日子,因为除日常工作外,她还要将收集到的上月社区党务、居务、财务等数据全部录入 “社区网络监管系统”。小牛维护“社区网络监管系统”的认真劲儿是出了名的,用她自己的话说 “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来”。
原来,牛小霞刚接手站点管理员工作的第一个月,正逢10号时,被派到区里开了个会,临近五点才回来,她心想,等第二天再把报表补录上也不迟,谁知正收拾东西准备下班时,区远程中心电话就打了过来,责问为什么社区的报表还没有更新。“没想到区里会管得这么严格”,小牛回忆道,她赶紧在当天晚上加班把数据补齐了,并且从那之后再也没有耽误过。
“这可是社区每月交给老百姓们的‘成绩单’啊!每一项都马虎不得、耽误不得!”小牛郑重地说。
来源:青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