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士余首次亮相记者会 回应诸多市场敏感话题
人民网北京3月12日电 (记者 朱传戈)3月12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梅地亚宾馆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尚福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士余、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项俊波出席并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上任未满月的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首次在发布会上亮相,三次回答记者提问,涉及注册制改革、股市异常波动和“救市”、熔断机制等诸多市场敏感话题。
刘士余:不能建议大家买股票,但更不能建议大家卖股票
传言刘士余此前曾发表“希望大家都买股票,不要卖股票”的言论,引起了股民的关注。今天刘士余公开表示,自己是“乡音未改鬓毛衰,口音太重了”引起的误会。自己真正想说的是“作为证监会主席,我不能建议大家买股票,但我更不能建议大家卖股票”。
刘士余认为,股市异常波动,其实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原因是去年年初大盘上涨过快所致,随之而来的必然就是过快而急的下跌。此外,中国资本市场不成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包括不完备的交易制度、不完善的市场体系、不成熟的交易者、不适应的监管制度等。
刘士余表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必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这一根本方向不能动摇。政府的职能是维护资本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离开“三公”原则就谈不上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谈不上对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保护。“我到证监会上任22天,还没满月,但我深感责任重大,而且越来越重。”
刘士余:推行熔断机制对中国来说条件还不成熟
2016年新年伊始,中国股市开始实行熔断机制。然而,在短短四天内,指数两天四度触发熔断,证监会在1月8日紧急宣布暂停熔断机制,这项“短命”政策备受市场的争议。
今天的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关于熔断机制的问题。刘士余回答道,当初研究论证实施熔断机制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防止股市巨幅波动,为了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但这个制度推出以后,客观上造成了助跌的效果。“每一项改革必须牢牢地立足中国国情。单从投资者结构角度来讲,我们是中小投资者占绝对主体的市场体系,这一点在世界上是不多见的,很不一样。未来几年,可以预见,我们的市场投资主体结构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所以未来几年我们也不具备推行熔断机制的基本条件。”
尚福林: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中有三个坚持
记者会上,一名记者提问了关于银行理财的提问,对此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理财产品的利息收入会比一般的存款利息收入高一点,对投资者更有吸引力。这些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最终还是到了实体经济。
“这几年银行的金融创新在不断涌现,我们要求商业银行机构在金融创新中始终有三个坚持,三个有利于。”尚福林说,“一是要有利于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益;二是要有利于降低金融风险,不能够通过所谓创新去积累风险,或者是把风险转嫁给投资人或者借款人;三是要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来源:人民网 由中华人物河北网编辑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