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切换
发布内容
孙一斐:“我没有全瘫,还有能力奉献社会”
    9年前,还在大学校园里的孙一斐和其他人一样对未来充满了向往。但在2003年仲夏的一天,她突然感到手脚发麻,一个星期后,竟连握笔写字的力气都没有了。后来,在家人的陪同下入院检查,结果被确诊为急性脑出血,医院不得不立即对她实施开颅手术。术后,逐渐恢复意识的孙一斐发现肢体难以受大脑控制,这让几个小时前还是自己走上手术台的她难以接受。为了挽救她的生命,医院随后又为她做了第2次、第3次手术。3次开颅手术造成她出现偏瘫、面瘫、视力下降等后遗症,让她从此成了一名残疾人。
    孙一斐出生在奉化市区一个工薪阶层家庭,父亲早年下岗待业在家,全家人仅靠母亲2000余元的退休金维持生计。她患病后,家里拿不出过多的积蓄,父母只好卖掉房子给她治病,前后三次手术共用去医药费70多万元。没了住处,一家人只好搬到外婆6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共同生活。从此,这位曾经活泼开朗的外语系大学生,将自己禁锢在一个没有阳光的小屋里,这一待就是6年。
    由于术后视力严重下降,孙一斐无法再拾起心爱的书本。身体上的缺陷,让她害怕陌生人的目光。思想上又与家人存在代沟,彼此缺乏共同语言。郁闷时,陪伴她的只有电视机。这让她产生了自闭、烦躁的心理。“患病后,父母帮我打理好了一切,虽然衣食无忧,但那段时间我最希望的是能有个地方倾诉,可不知道哪儿有。”孙一斐说,得了这病,心灵的创伤远远大过于身体的缺陷。久而久之,她感觉外面的世界离自己越来越远。
    经历了漫长的一段痛苦时期后,孙一斐逐渐地意识到,并非所有的困难父母都能帮着解决,更多时候还是要靠自己。她开始鼓足勇气尝试与外界接触,不再畏惧陌生人的目光,遇到熟人主动打招呼。不久,活泼开朗的性格又重新回到了她的身上。不少得知她情况的人,都被她的乐观、坚强所打动。当身边有人遇到困难时,她会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对方重树信心。孙一斐心里还有一个小小愿望:希望能办个补习班,为小学生辅导功课。这是她平时在帮邻里孩子辅导功课时产生的念头。在她看来,读了多年书应该发挥一些作用。她希望在教孩子学习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学会坚强。
    日前,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有位热心市民愿为她提供一份能够在家完成的简单工作,这让孙一斐感觉自己有了用武之地,所以她很期待这份工作。
    “当初如果我的思想能够快点转变过来,就不会白白浪费6年青春,重返社会虽然感觉有些跟不上时代节拍,但我没有全瘫,还有能力奉献社会,只要肯努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孙一斐坚定地说道。
来源:中国妇女网
1
人物展示推荐
本周热点
  •   扎根农村显巾帼风采
  •   一路风雨一路歌——“..
  •   张娟:巾帼神探的16载..
  •   岱山陈肖女:三尺讲台..
  •   百姓信访贴心人——寿..
  •   于洁:27万字“家书”..
  •   杨霞:9个孩子1个“妈..
  •   刘佳芬:爱之交响——..
  •   “宣一针”:病人满意..
afadsfasdf
sdfsdfsdf
2
1
dfsdfsdf
gdsgsdfg
fdsadfsdf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加盟合作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
各种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