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切换
发布内容
于洁:27万字“家书”对话成长的女教师

“与其说这是一篇又一篇的文字,不如说这是生命连着生命的爱恋。这本书,某种程度上和《傅雷家书》差不多,所不同的是,它没有父爱的严厉,只有母爱的仁慈,虽然她只是孩子们的班主任。”——这是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为《草尖上的露珠》一书作序中所写。

这本书的作者是有着21年教龄,独创了用写信、写“小纸条”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近十年来共为学生写下27万字书信的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语文老师于洁。

立志:教师世家走出的第一位女教师

“我愿意成为你的好朋友,愿意成为你心里第二缕阳光。你看,春天来了,你愿意在你人生的春天之际,绽放你应有的美丽吗?”——摘自于洁写给学生的书信于洁走上教师岗位似乎水到渠成:爷爷是大学教授,父亲是昆山当年有名的高中数学“金牌教师”,出生在教育世家的她是家里走出的第一位女教师。

虽然已经过了21年,但于洁清晰地记得自己做教师的第一个年头,父亲寄送给她的第一张教师节卡片,上面写着: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职业,更是一种让自身人生境界得到圆满的过程。这句话给于洁指明了一条道路,让她坚定了人生目标。她开始明白教师生涯是育人,也是育己的过程,不断学习、不断沉淀才能不断提升,学生是这样,老师也是这样。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于洁被分配到了市一中当初中语文老师,而且当班主任。和很多年轻教师一样,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于洁,也曾有过烦恼:学生太调皮、找不到最佳的沟通方式,这些都曾经让她烦恼过,但幸运的是,她找到了一条“捷径”——写纸条与学生说“悄悄话”。

当时班上有个被称为“棉花糖”的男生,性格比较温吞,不太积极主动,遇事总是回避,而且一到考试就生病。有一次,于洁在批改学生们的作文时,发现“棉花糖”写的是《心中的一缕阳光》。他写道:“从小我就非常恐惧考试,越怕越失常,为此不知挨过家长多少批评。不过,偶尔妈妈也会鼓励我几句。在我心中,妈妈的鼓励就是我心中的一缕阳光,让我感受到,这个世界还有些许温暖……”看到这,于洁再也忍不住了,她拿起笔给“棉花糖”写了一段长长的评语:“你的成长,我看在眼里。那天,你为班级认真拖地的举动,更是让我看到了你身上极富魅力的一面——我愿意成为你的好朋友,愿意成为你心里第二缕阳光。”在评语的末尾,于洁写道:“你看,春天来了,你愿意在你人生的春天之际,绽放你应有的美丽吗?”渐渐地,“棉花糖”变了:上课敢于主动提问了,功课一点点好起来了,考试时也不再生病了。初三下学期时,“棉花糖”主动找到于洁,要求每晚推迟半小时回家,和寄宿生一起上自习课。半年后,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等偏后的他,考出了自己最好的水平。

立情:“我教的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学生”

“你和我是同一天生日,我们都遭遇过人生很大的痛楚,可是,有个故事说,老天会在它最喜欢的那个苹果上深深咬上一口,让它疼痛与残缺。我们都是老天最喜欢的那个苹果啊。”——摘自于洁写给学生的书信青春是快乐的,可有时候也会让人感到苦涩无助。2007年的一天,于洁班上的一个女生的爸爸,在返家途中遭遇车祸丧生。14岁的女孩骤然间永远失去父爱,让于洁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于洁拿出女孩一年来的“家校联系本”,发现上面家长留言的那部分,全部是她爸爸的笔迹。几天后,于洁把“家校联系本”交到女孩手里,让她拥有了一份再也无法复制的“无价之宝”。不久,于洁在书店买下一本《优秀作文选》,在书中的某一页折了一个角,在女孩生日那天,把书送给了她。于洁给女孩写道:“你和我是同一天生日,我们都遭遇过人生很大的痛楚,可是,有个故事说,老天会在它最喜欢的那个苹果上深深咬上一口,让它疼痛与残缺。我们都是老天最喜欢的那个苹果啊。”女孩接过了书,打开折角的那一页,里面的一篇文章讲述了小作者在丧父后如何坚强成长的真实故事。

“我教的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学生”,熟悉的人都知道这是于洁常常说的一句话。她还常常说,培养学生要“树人”,更要培养他们“立情”——立同学之情、立师生之情。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教育理念,于洁总是想出一些特别的“招数”来培养学生:要出门乘飞机,有点恐惧的她告诉学生,自己需要安慰,请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说服自己;其他任课老师关心学生,于洁和同学们一起选老师为本周班级“风云人物”,并给老师送上情意浓浓的“颁奖词”;要和学生谈心,于洁不是请他们到办公室,而是请他们去操场散步——正是凭借这样对学生点点滴滴的爱心和看似随意却是用心良苦的做法,于洁感动了她的学生,他们叫她“天使老师”。

立足:乐当幸福草根教师

“老师喜欢你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尽管有点失落,但也不失纯真。你一直在努力,这一点老师很佩服你的勇气。人只有在不停地与自己灵魂的搏斗中才能真正长大。”——摘自于洁写给学生的书信教了21年语文,做了21年的班主任,于洁不仅享受到了教师这个职业带给她的幸福,也得到了很多荣誉。她多次参加苏州市学科类、德育类比赛,每次都能凯旋,是个一等奖专业户;她是2011年度苏州教育十大人物;她是《班主任》、《班主任之友》的封面人物……可对于这些荣誉,她却看得很淡。

“不管荣誉、岗位如何变化,我都从来没有想过不当班主任,我会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做下去。”走上岗位的这21年来,她先后在市一中、秀峰中学、玉峰实验学校任教,每次工作变动,她都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一定要做班主任。“我奶奶曾经对我说过,一个人得到的和失去的永远都是平衡的,所以我觉得,名利对我来说并不是所追求的,我只希望能让我的学生在快乐学习的同时,发现自己的优点,树立自己的理想。”

谈到未来,于老师恬然一笑,然后淡淡地说道:“继续做一名幸福的草根教师。”

来源:中国妇女网

1
人物展示推荐
本周热点
  •   扎根农村显巾帼风采
  •   一路风雨一路歌——“..
  •   张娟:巾帼神探的16载..
  •   岱山陈肖女:三尺讲台..
  •   百姓信访贴心人——寿..
  •   于洁:27万字“家书”..
  •   杨霞:9个孩子1个“妈..
  •   刘佳芬:爱之交响——..
  •   “宣一针”:病人满意..
afadsfasdf
sdfsdfsdf
2
1
dfsdfsdf
gdsgsdfg
fdsadfsdf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加盟合作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
各种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