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铭章死守滕县不撤原因:兄弟伙都战死了 得交代
陈晓楠:各位好,这里是《凤凰大视野》。庄子曾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从此以后江湖这个字眼,就在中国的文化版图里首次出现。一个原本只是指待江河湖海的名词,也由此成了一个好像是广阔逍遥的所在,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且不说那些让人激动神往的刀光剑影,义薄云天的故事,好像就连那些行走江湖的时候邂逅的儿女情长,那些杀手刺客们的孤独寂寞,都会有一种让人人沦陷的美,那么真正的江湖到底是什么样的?文人笔下众说纷纭,武侠小说中的人物任我行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燕十三则是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语气中流露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好像是难以言表的,好像又由不得让人有点望眼欲穿。
所以从今天开始的五天里呢,我们就将带着文人们塑造的江湖想象,去寻找一下现实中的市井江湖世界。我们的目标是近三百年来的三大江湖势力。袍哥、天地会和青帮。他们的故事会是真正的江湖吗?
电影《卧虎藏龙》片段:在江湖上走来走去的是不是很好玩?
走江湖靠的是人熟、讲信、讲义,应下来的就要做到,不讲信义可就玩不长了。
可我看书上说的都是挺有意思的,到处都能去,遇上不服气的就打。
写书的不那么写,书就没法子卖了。
我看你就像书里的人。
解说:电影中的俞秀莲是个老江湖,所以她说的话格外实在。走江湖三字中,走和不走是衡量你是不是一个江湖人的标准,而能不能做到信义二字,则是侠与匪、正与邪、善与恶的分水岭。
秦宝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噜是什么呢?是四川一种武装抢劫集团,它怎么来的呢?就是明清之际经过常年的长期战乱,四川人口大量减少,所以后来有一个湖广填四川。
解说:明末清也就是武侠小说《七剑下天山》的那个年代,四川境内战乱贫乏,灾荒瘟疫不断,造成四川人口锐减,当时全省人口只有九万多人。康熙二十年,康熙皇帝在忙着剿灭返清复明力量的同时办了另一件大事,他下旨鼓励其他各省向四川大规模移民,一场长达几十年的湖广填四川移民活动由此拉开序幕,正是在迁移的过程中,一个新的帮会,袍哥的前身噜子也应运而生。
秦宝琦:噜子有两大支,一直就是在老林里面搞强买强卖抢劫活动,另一支是在川江,所谓川江就是从重庆到湖北的宜昌,这一段叫川江,长江的上游。
解说:出门谋生的纤夫水手,加上脱离土地的农民,集镇的贩夫走卒,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游民群体,他们在帝国的通衢大道、市镇乡村、水陆码头四处游荡,强烈的漂泊感迫使他们寻找依托,建立团体并渴求能得到认同。
罗位明袍哥文化研究学者:当时参加袍哥组织,说穿了就是为了一种自我保护,比如说我加入了袍哥组织,我无缘无故不会被哪个欺负,如果有人无缘无故地欺负我,袍哥组织要站出来给你说话,就是按照现代人的说法叫帮你打帮亲,如果说个不正规的语言,就像现在我们加入党组织一样,有了组织,组织要保护你。
解说:这是四川大竹县的清河古镇,由于这种中西结合的建筑形制,使得这个古镇在川东地区拥有不小的名气,而我们来到这里的目的则是因为这里曾是四川袍哥最重要的活动据点之一。
秦宝琦:四川的袍哥有五个堂口,就是仁、义、礼、智、信。
罗位明:比如说仁字堂,就是有钱的人,或是有点文化的人你才能参加仁字堂,要讲仁义。义字堂就是以前的商人,经商的人参加义字堂,相当于现在工商局搞的商会组织一样。礼字堂就是五花八门的都参加,一般都是三拉五拉的成群结队人参加。智字堂就是一般百姓,信字堂也是一般百姓,级别最低的人就参加信字堂。
解说:这是仍然保留在古镇上的袍哥礼字堂,同时也是仁义礼智信,五个堂口的总部,澄清总社。跟以前一样,这里依然经营着一家茶馆,不同的是,袍哥时代那种呼来唤去,刀光剑影的场景没有了,这里变成当地老人打牌的一个战场,空气中那种争斗,较量和决策的气息倒还依稀可寻。
汤永隆前袍哥成员:我八岁参加袍哥,礼字堂,公口的名字最后叫勤成公。
解说:汤永隆是我们在这里遇见的一位仍然健在的袍哥礼字堂成员。
汤永隆:在那个入会的时候,5月23日的正会,5月22日的晚上开香堂,他就公布名单,就是把新贵人新入会的人拿出来让大家看一看。
解说:开山堂,新人入会是袍哥身份认同的一个重要仪式,事实上加入袍哥的仪式,要比汤永隆描述得更隆重一些。从这本解放前的袍哥名册可以看出,袍哥入会的流程并不是那么简单的,甚至可以说是繁琐。
秦宝琦:加入袍哥必须有两个介绍人,恩成引保四道程序,引进人、担保人、承担人、恩准人。
樊建川建川博物馆馆长:出了事,谁批的,谁是入党介绍人,那你跑不掉的,那要追究责任的呀。
解说:名册上显示的、恩、承、引、保这些程序,只是为那些有资格加入的人而设计的,袍哥的人员看上去包括了各行各业,各个阶层,但是有两种人是绝对不可以加入的。
梅毅作家:理发匠、裁缝这两种人不能参加我们这个袍哥系统,这个源于什么呢?就源于他强烈的返清复明意识,为什么呢?大伙都知道,理发匠、剃头匠,在清初的时候,当时是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他等于是认为这个理发匠是满清的鹰犬和帮凶,你不行,你这是奴婢,我不要你。这个裁缝,他为清朝的官员裁马蹄袖,那个马蹄袖一在那儿扎就表示犬马之劳,就满清的那种奴性的表现,这种人也是奴才,也不能用,因此他这种虽然说你现在听起来挺可笑的,这个理发匠、裁缝也是贫贱阶级呀,按理说也是帮会,堂口,应该积极争取的一个,但他不,他有原则,这两种人绝对不能参加我们。
解说:加入袍哥的仪式是隆重的,日期也是精挑细选,一年只有一次加入的机会。
汤永隆:要发誓。
记者:发什么誓?
汤永隆:就是说上不认兄下不认弟,表白自己的心意,就是那个情况。
解说:在汤永隆的袍哥生涯中一直是一个最低级别的老幺,他没打过仗,没有流过血,甚至没有和人起过纷争,他开着一家茶馆作为谋生的手段,跟想象中的江湖世界相比,袍哥汤永隆的生活波澜不惊,也许对他的江湖来说平静就是主题吧。
陈晓楠:汤永隆是我们见到为数不多的还健在的袍哥,但是他的经历好像实在是过于平淡,甚至有些无趣,什么恩怨纷争,出生入死的桥段一点都没有。四川人不都说吗,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待,意思是说袍哥办事绝对是雷厉风行,绝不拖泥带水,也绝不腻腻歪歪。袍哥被称之为晚清社会的三大势力之一,他们是社会之中的社会,那么他们是凭借什么来给自己赢得了这么高的评价呢?就像是行走江湖的人总有那么一战要使人出人头地吧,属于袍哥的华彩篇章,又是哪一篇呢?
解说:袍哥,是哥老会在四川的专属称号,为什么叫袍哥?有人说它的名字取于《诗经》,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指袍哥是有衣同穿、有饭同吃、有福同享、有祸同当的哥弟。
梅毅:实际上我觉得没这么深奥,就是跟四川的口语,类似于哥们儿、互助这样发展起来的,说跟《诗经》扯上关系,我觉得还是有点荒谬。
解说:忠和义,是长久以来儒家传统留给中国民间的深刻烙印,袍哥没有政治目标,但他们把忠义作为行走江湖的基本准则。
罗位明:袍哥的组织有大哥不设二哥,有三哥不设四哥,有五哥不设六哥,不设七八九哥,十哥就叫老幺,为什么?这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分不开,因为袍哥崇拜的历史人物就是关羽,关羽桃园结义,他是被称之为二弟,所以老二的位子要给关老爷留着,一般不能设那个位子。
樊建川:信这种结拜、豪气,因为他就是打富济贫这样的,所以他就说,你当强盗可以参加袍哥,但是你要是小偷,小偷就很下贱了,他们认为这个就不能参加。
罗位明:就在每年的6月23日,正会那天加入袍哥组织,加入袍哥组织在关帝庙,把关羽祭拜了关圣人过后,然后大哥就坐上头,执事老幺就是三哥,就要主持会议,主持会议也有黑话,那就叫单刀盛会喜洋洋,龙兄虎弟聚一堂,执事老幺请落座,新体贵人排两行,就是新加入袍哥组织的。家世不清滚出去,就是说你不符合条件的,举事不明请离场,龙头老大开金口,桃园结义万古扬。再宣布哪些人加入袍哥组织,袍哥组织首先加入的就是新加入袍哥的就是老幺。
解说:袍哥人家行走江湖靠的是义气,讲的是交情,在分散游荡的庙堂之外,他们渐渐成长为一支让人不可忽视的力量,特别是在烽烟四起的混乱时代,袍哥一度成为了左右时局的关键角色。
1911年9月,四川发生了一件不管是对官府还是江湖都影响深远的大事。
秦宝琦:当时清末四川要修铁路,四川当时一寸铁路也没有。修铁路清政府又没有钱,当地的老百姓就说我们自己来筹款,所以当时很多人来捐钱,农民把每亩地都要把租赋加一些,然后作为铁路,所以当时四川把这种捐款叫铁路捐。
解说:清政府为了缓解财政危机,决定向西方各国银行贷款,而贷款抵押资本正是四川等地的铁路修筑权。然后在此之前,四川的修路资金一直由民间资本募集而成,如此一来,铁路国有政策直接刺激了当地百姓的利益,而这些百姓绝大部分都是袍哥人家。
解说:这些老百姓、这些士绅、这些地主、小工商业者,这些都是袍哥人家,都去集了资了,集资以后跟官府然生了很大的矛盾,当时也有很大矛盾,这个时候官府也采取一些措施,现在看叫引进外资了,当时老百姓也不理解,官府处理也不好,这样的话牵扯到这些袍哥人家的利益了,这样就闹起来了。
秦宝琦:这里面打头阵的就是四川的袍哥,为了保护这个,当时袍哥的首领叫罗伦,他就是组织了所谓的同志会,大家一起来保卫四川铁路,这里面有两派,一派是立宪派。立宪派就主张用这个请愿的办法,后来革命党人想利用这个保护运动,把它引导到武装起义方面来,所以最初成立同志会,后来又成了同志军,同志军就是有了武装。所以在四川的各地辛亥革命的各地起义里边,这个袍哥起了重要作用。
解说:9月7日这天,四川总督赵尔丰,逮捕了保路运动的九名领导人,在袍哥首领的授意下,当地民众来到总督府前请愿,要求释放人质,并冲击了总督府,素有赵屠户之称的赵尔丰下令开枪,当场枪杀了32名民众,这就是历史中著名的成都血案。
秦宝琦:那么这个消息当时封锁,城墙也不让人上,封锁起来怕消息走漏了,这时候有一个革命党人叫龙剑鸣,他就从城墙上坠城逃出去了,然后就把消息写在木板上,然后用桐油把它漆起来,切成一片一片的,把它写在这儿,这个消息就顺流而下。
樊建川:成都就是在江的最上游,都江堰出来就是成都,成都就一直往下面漂,拐弯抹角的可以漂到重庆去,下游的袍哥把这个捡起来一看,咱们袍哥受欺负了,咱们要赶快去支援成都。兄弟伙、舵把子、舵爷就把本场的袍哥带着就往成都走,走的时候那个木片上又要写上,比如说我们这个场,比如说我们安仁镇的袍哥已经出发奔往成都了,兄弟伙们赶来又扔到江里面去,那不越扔越多了嘛。就像那个微博了,我就说微博的前身就是我们当时袍哥的水电报。你想吧,它就是转发转发转发,一直转发,还评论,评论加转发扔进去,那江里面越漂越多,全川的袍哥一下涌到程度,几十万人的到程度,扛鸟枪的,扛扁担的,扛锄头的,扛大棒的,那一下就把赵尔丰搞得受不了了。
解说:这些就是著名的水电报,袍哥就是用这种极具创造力的方式将消息传遍四川。在袍哥的体系中,暗语、手势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成为他们身份辨别的重要手段。
罗位明:这就是袍哥的见面礼,参拜大爷,这么一做,大家一看这么一做起,屁股一拱起,参拜大爷,别个一看,是个老幺辈级别,如果你这么一参,上那个位置参拜大爷,人家一看五哥级别,你像这样一参,就是三哥级别,要这样一送出去就大哥来了,参拜大哥来了,你就该坐上席的位置。
解说:而在有的时候,暗语更是救命符。
罗位明:我们地委档案里面有个记载,1949年原国民党军统情报局一个情报处长,在成都逃脱了共产党的追捕,想通过贵州云南出国,走到贵州就让贵州一个土匪头子拿住了过后,想推出去杀了,这个人特务头子就说了几句话,那个土匪头子不但不杀他,而且还资助他逃跑。土匪准备杀他的时候,他吼第一句话就是,老子是嗨了皮的哟,马上就说大哥请登金交椅,三个请上软人抬,五哥请登五虎案,各路弟兄两边排,辕门该由老幺守,不是嗨哥不进来。报了以后,大家就是兄弟伙了,因为袍哥讲究四海之内皆兄弟,所以兄弟不杀兄弟。
陈晓楠:保路运动之后,成都宣布独立,27岁的川籍军官尹昌衡当上了新政府的都督,这个身居军政要职的年轻人似乎更在意另外一个身份,因为尹都督上任之后不久,他就挂了一个大汉公的香堂招牌,自封为大汉公的舵把子,然后前往成都各个地方的堂口码头去拜访,各堂口码头也都为他挂红进酒。从那以后,袍哥和四川这个地方一起陷入到了纠缠不清,恶名远扬的军阀内斗,袍哥的力量在各个军阀之间转换游移,今天打那个,明天打这个,可惜的是江湖子弟的热血换来的,只是更加纷乱的时局。一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袍哥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带着他们惯有的豪情再出江湖。
解说:1937年9月5号,成都少城公园内人山人海、战旗飘扬,在抗日地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的带领下,四川军人开启了抗击日本侵略战争的序幕。历史中著名的川军出川,就此落下了一壮烈的第一笔。
樊建川:我们是三十万的,真正的地方军参军全部出去了,后来每年征兵四十万,连续征了八年,又去了三百二十万,三百二十万加三十万我们去了三百五十万四川人,所以无川不成军,就这样来的嘛。
解说:在抗日的战场上,川军是一个另类,他们因为装备不足,军容不正,而被称为叫花子军,更有一个奇观是,川军中的很多士兵都是一手那样烟枪,一手拿土枪开赴战场的,然而就是这样一支部队,却在抗战中进行了无数次最艰苦,最惨烈的牺牲。在内战中恶名在外的20军杨森部,是抗战中第一支出川抗战的川军。从淞沪会战开始无役不从,是三次长沙会战的骨干兵团,而最让川军引以为傲的战例,发生在另外一个袍哥将军身上,王铭章和他领导的藤县保卫战。
梅毅:122师师长王铭章,王铭章本身就是袍哥,像他所率的子弟多部分也是参加过袍哥,有袍哥背景的,这些袍哥,他们平常帮会中的那些义气,那种血性绝对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解说:藤县保卫战是抗战史上的一曲壮歌,1937年下半年,由于韩复矩不战而退,华北日军如入无人之境,从北到南鱼贯而下,相继占领了济南、泰安,兵蜂直指南北交通中心徐州。1938年春天,王铭章和他的122师就是在这个关键时刻领命出征。
樊建川:几千人的部队打到只剩一两百人了,这个时候王铭章已经心灰意冷了,在这个时候自杀,到最后他还不走,他任务完成了不走,他任务已经完成了不走,他等日本人最后再来,再来最后他拼了,拼了最后死在那儿,最后他自杀。他就是一种袍哥的忠义千秋,对不起兄弟伙,这种荣辱观融合到血液里边去了,他就是这事我要有个交代,因为他们三个人虽然是抗战的将领,但是带的兵都是兄弟伙,他的兵都是袍哥人家,都是我的兄弟伙。
解说:藤县保卫战坚守了四天时间,这是牺牲了一个师为代价的四天,更是为台儿庄大捷赢得宝贵战机的四天,王铭章作为一个国军将领,也作为一个袍哥首领,给中国的抗战史留下了第一抹悲情的色彩。
梅毅:李宗仁在回忆录当中就非常感慨,如无藤县之固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川军以寡敌众,写成川军史上最光辉的一页,所以八年抗战,川军抗战绝对是功不可没,但是川军抗战最后的背景如果追本溯源,跟袍哥这些人的贡献太不可分了。
解说:就在袍哥王铭章殉国之后的一年,另一个更有名的袍哥大爷,国民党第88军军长范绍增带军出川,走上抗日战场。
罗位明:四川的范大爷范绍增,他就从小14岁加入袍哥组织,从小就在赌场上混,后来成了国民党的高级将领。
解说:范绍增是一个亦正亦邪的袍哥代表,少年时代就精于赌博,获得了当时袍哥大爷的赏识,后被推荐进入军阀杨森的部下,在这个时期他结识了上海的青帮大佬杜月笙。
罗位明:日本占领上海过后,杜月笙到重庆来,他又带了一百多个兄弟伙,他是青帮头子,钱用完了,就卖200个驳壳枪,那个是最先进的军械,卖给范绍增将军,找到范绍增要卖给他,两百个大洋一个,范绍增将军把枪接了过后,派人把银元给了,把枪也送给杜月笙,告诉他,枪我买了,但是枪我要送给你,你的兄弟伙要保护你,要防身。
解说:这个袍哥大爷与青帮首领相遇的情节充满着浓烈的江湖气,惺惺相惜,一见如故,两个大佬后来遵循着江湖的规矩,喝了血酒,交换金兰帖。
梅毅:两个人意气相投,然后两个人就开始做鸦片、军火这些生意,正是依靠他们在国民党军界内,市面上这种声望,因此两个人的买卖生意越做越大。
解说:1949年12月,范绍增率部在他的家乡四川大竹起义,曾经的袍哥大爷,国民将领,摇身就又变为中共的高级将领了,有意思的是,此时范绍增的周围有不少中共将领是他曾经围追堵截过的对手,曾经冤家路窄如今一笑泯恩仇。
解放后,范绍增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参事,河南省人民政治委员等职,1977年在河南郑州去世,终年83岁。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一本袍哥改造名册,上面记录了一些袍哥的身份级别,参加改造时的表现,以及监管人员的打分,自从解放之后,新政府决定解散一切具有旧社会色彩的帮会组织,袍哥这个沿袭了一百多年的地方帮会就此慢慢地消弥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了。
陈晓楠:从文化江湖出发,抵达的却是历史清晰的确凿之处,从仍旧健在的袍哥老幺汤永隆,到被人演绎传诵的傻儿师长范绍增,我们所寻觅的袍哥故事,其实就是这样若隐若现的存在于现实与虚构之间,快意恩仇也好,呼啸山林也罢,人们打开家门迈出自己的步伐,所面临的就是个广阔的世界。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江湖并非只是停留在文人们的笔端,它或许还存留在人们的心里,只是就像那座清幽古镇上的茶馆,似乎见证了这所有的一切却无从发声,也无从说起吧。
这现实与虚构之间影影绰绰的所在,其实想必就是出门人行走艰辛的所谓江湖了。感谢各位收看《凤凰大视野》,明天我们将为您带来久负盛名的,关于天地会的故事,明天见。
来源:历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