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两岸互联网发展论坛在台北举行
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两岸交流合作不断深入发展,两岸互联网业界的交流与合作也呈现出良好态势,开始孵化酝酿新的飞跃。近日,一场以“建构未来互联网新生活”为主题的2012两岸互联网发展论坛在台北举行,200多名两岸业者出席盛会,共同展望两岸互联网的未来,共谋两岸业界的合作与发展。经由两岸产官学界精英的思想碰撞,为每一位参会者提供了新的视角、打开了新的天空、创造了新的机会。
互联网成两岸合作新“引擎”
两岸互联网发展论坛是目前两岸互联网行业中颇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交流平台,论坛由中国互联网协会、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等两岸多家单位共同主办,从2009年至今,已举办了四届。通过论坛,两岸业者结识新友、获取新知、寻得经营灵感、达成合作意向。
“两岸互联网发展论坛过去3年的成就深受两岸业界的欢迎和赞誉。”中国互联网协会海峡两岸互联网交流委员会秘书长刘晓辉表示,论坛今年再度在台湾举行,除共同展望两岸互联网未来的发展趋势外,同时也展示第3届数字内容大赛的设计成品。
在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看来,两岸互联网的发展各有特点、各有优势。他希望通过两岸互联网业界人士的共同沟通、理解,加强合作交流,特别是利用论坛的平台,加深互相之间的理解,来探讨合作的机遇,努力促进两岸的互联网产业共同繁荣。
“互联网目前已经成为两岸同胞交流交往和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和引擎。”中国互联网协会专家陈家春表示,台湾地区互联网发展较早,普及率高,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在移动终端研发与产业化等方面实力强且经验丰富,值得大陆互联网界学习借鉴。“希望今后两岸互联网界能不断深化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两岸互联网的繁荣与发展,造福两岸人民。”
推动两岸业界交流制度化
获四大共识
互联网产业虽然是两岸瞩目的合作“交集”,但近年来合作模式仍显单一,合作形式仍显零散,商业价值的共同开发力度还不够。正因为如此,在本届论坛上,推动两岸业界交流合作机制,做大做强两岸市场成为与会者的共同呼声。
在论坛上,两岸业者在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数字教育等领域进行了深入交流与研讨,最后在进一步推动两岸互联网行业的合作与发展上,最终达成推动两岸互联网业界建立经常化、制度化的交流机制;推动两岸互联网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两岸业者相互借鉴与对接,实现战略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双赢;两岸业界加强在文化传播、文创产业、网络文化消费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等四大共识。“两岸互联网业界的合作发展势头可喜,但还存在极大发展潜力。”中国互联网协会海峡两岸互联网交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范丽青表示,希望大陆互联网业界,积极与台湾同业展开展交流,并推动两岸互联网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与合作双赢。范丽青并指出,今后将从三个方面继续推动两岸互联网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与合作双赢,一是为两岸业界交流合作打造广阔平台;二是为两岸企业经营面临的实际问题做好服务保障;三是努力推动两岸业界交流合作逐步实现经常化与制度化。
电子商务发展
两岸盼建可信机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在未来将扮演重要角色,两岸业界对这项产业的发展,都持有乐观态度。浙江大学电子服务研究中心主任陈德人表示,电子商务将改变未来的生活模式,创造更多商机与就业机会,但在这样的势头下,台北市消费者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潘兆娟认为,两岸要发展电子商务,关键在于建立可信任的机制,赢得消费者信赖。
“大陆电子商务可望与服务业结合,前景看好。”陈德人在论坛上乐观地表示,电子商务将是“千亿撬动万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两岸电子商务虽刚步入青年阶段,但即将进入大规模应用时代,包括用户、资金、机器与数据陆续到位,未来发展两大重点为“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客制化服务创新应用”与“借由云端将电子商务与行动载具深度结合”。
电子商务发展虽然将带来庞大商机,但潘兆娟则提出,前提是要建立电子商务的可信程度,给予大家更安全的使用空间,“特别是跨境交易、个人数据隐私的保护,这些都必须加强。”
潘兆娟强调,电子商务务必要形成一个可信的交易生态圈,信息管理更加明确,交易解决有充分的管道,市场监督更加严格,才能有更让人放心的质量。
“纵观本次论坛,两岸电子商务、数字内容、互联网远程教育、移动互联网等行业热点都悉数覆盖,适应了两岸互联网业界发展的新需要,紧紧抓住行业发展新趋势。”台湾问题专家赵先生表示,可以预料的是,论坛必将推动两岸互联网产业走上合作共赢的发展“高速路。”
(来源:人民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