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尝试候鸟式养老 卖房子吃利息住老年公寓
房子是老人的根,守着房子就是守着家养老。可现在一些老人的观念已经不再被房子束缚:高兴了,和老伴结伴出去旅游,夏天去清凉的地方避暑,冬天去温暖的海南晒太阳;寂寞了,就去条件好的养老院里住上一两个月,找那种宾馆式的、住起来方便舒服的,和同住在那儿的老人们打打牌,下下棋,说说笑笑乐呵乐呵,比守着那个子女不在、整天只有老两口互相干瞪眼的空屋子强。
在南京,居家养老虽然是最主要的养老模式,但是,这种“候鸟式”养老的观念,正在被一些经济条件允许、心态年轻开放、易于接受新观念的老年人接受。他们说,这不仅是减轻子女负担,更是为了生活质量。“老了更要活得有质量!”
家和养老院换着住
昨天,在位于清河路与集庆门大街交界处的江苏省老年公寓,记者见到了68岁的魏老。魏老刚和老伴儿从深圳旅游回来。他们住在省老年公寓已经三个多月了,在河西有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装修得很豪华,可老两口放着家里的房子不住,夏天的时候搬进了老年公寓的小户型公寓。“这儿有电视、冰箱、微波炉,能上网,吃饭也便宜,一顿荤素搭配的菜不到十块钱。家里孩子出国了,两个人太寂寞,到这里能认识一些老年朋友,一起参加参加活动,健健身跳跳舞,弄弄书画,很热闹。”魏老说。
魏老说,以前人家一听说是住养老院,就很排斥,好像只有被子女遗弃不要的老人才去,现在不存在这回事:“我们属于‘年轻的老人’,想得开!来这不叫养老,这叫度假。”
江苏省老年公寓中心主任沙维伟告诉记者,像魏老这样的老人在他们这儿不是个例,至少有十多个老人都是这样的,住短期,一个星期,一两个月,出去旅游旅游,回来再住住,夏天避暑冬天过冬,像候鸟一样。每个月2000多元钱,住短期,对这些有经济能力的老人来说也承担得起。他们大多都是子女不在身边,或者子女出国,老两口想得开,追求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价格门槛高仍然抢手
但是这有一个前提,就是这些老人对养老院的环境和硬件要求比较高。
记者在江苏省老年公寓内看到,老年公寓内有三种户型,大户型平均每套170平方米,包括两室两厅一厨一卫,共有54个床位;中户型平均每套112平方米,一室一厅一厨一卫,共有96张床位;小户型平均每套82平方米,类似宾馆标间设置,有公用客厅,共有528张床位,是公寓内的主要户型。房间内都配备了环保家具、电视、电话、网络、冰箱、微波炉等,还配有中央空调和24小时热水供应。公寓还有游泳池、健身房、娱乐室,也有康复医院。由于面向的是中高端人群,价格也自然不菲。对于老人最关心的价格问题,记者看到,在基准床位费上,经过优惠后,小户型每月2168元,中户型每月3468元;大户型每月5636元,床位费中包括了水电费、上网费、有线电视费、保洁费、中央空调和24小时热水等。另外综合服务费每天每床8元。生活自理的老人不收护理费,介住老人每床每天14元,介护老人每床每天36元,专人特护则需要双方协商确定价格。虽然价格门槛比较高,但是正式开放后没多久,已经定出近200张床位。尤其是小户型和中户型,十分抢手。
卖了房子吃利息住公寓
一对60岁左右的夫妻对记者表示,他们看了很多养老院。“孩子成家了,以后他们养老压力太大,小夫妻俩,要给四个老人养老,像孩子的爷爷奶奶都还在的,就是八个老人,这担子太重了!要给他们减负。”他们来看了这里的环境后,觉得比较满意,就是价格确实有点高。现在公寓内最低标准的费用各项加起来约在每天每床100元以上,而他们的心理价位觉得在100元或以下较能接受。
江苏省老年公寓医疗服务部主任肖正军告诉记者,现在入住的100多位老人中,大部分是80多岁的年龄段,六七成选择的都是中户型。“也有想得开的老人,我们这里住了一对70多岁的夫妻,他们把自家的房子卖了,卖了300多万元,存银行,然后拿银行利息来住老年公寓。”
中低收入群体一床难求
来自南京市民政局的数据显示,去年底,南京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人已达111.16万人,人口老龄化率达20%,而江苏全省人口老龄化率为17%,全国是13.3%。预计到2015年,南京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将超过150万人,占总人口的16.42%。也就是说,平均6个人就有一位是老人。
南京市老龄办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由于中国老人的传统观念,目前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还是主流。“而且在观念上,大部分住进养老机构的老人都是80岁以上的,50—70多岁这个年龄层的老人大部分还是愿意居家养老,能吃能跑能动的时候,都不愿意到养老机构来,但是实际上,等到真正跑不动了,要人护理了,再住进养老院,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时间。”
目前南京市共有252家养老机构,床位31606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28.5张,远高于全省22张、全国20张的平均水平。但即使这样,养老机构床位也是“一床难求”,尤其是定位中低端的养老机构,更是排着队也等不到一张床位。一面是养老床位紧缺,一些中低收入群体老人养老需求难以满足,一面又是星级养老院的建设,偏高价位成了门槛,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沙维伟表示,按照有关规定,每个乡镇都要设置公办养老机构,保障三无老人、五保老人等群体的养老问题,对其他民营养老机构政府也都有政策补贴和补助,帮助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养老需求。他表示,老人也可以采用多元化的养老方式,如住短期的疗养性的“候鸟式”养老,和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相结合。
来源:金陵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