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军旅 中国军人   女兵风采   军事资讯   军旅文化   退伍老兵   军嫂故事  

我将永远像军人一样执著工作

   

     30年前,年仅25岁的他,奔赴前线用生命保卫祖国边防,并两次荣立战功。

   30年后,已经年过半百的他,依然像军人一样,在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奔忙着。

   他就是全国“模范军转干部”王永国。几十年来,凭借一名“老兵”的满腔热情,在基层扎实工作,切实为老百姓解决困难,不断用实际行动阐释着一个“老兵”的本色。

   营职干部选择基层锤炼

   荣立战功的王永国是从营职干部岗位转业的,当时他有三个单位可以选择,两个是湖北省级机关,一个是武汉市洪山区。最终,他选择在洪山区基层工作。

   有很多朋友不解地问:“别人都想往大机关里钻,你却偏偏往基层跑?”

   “大机关福利当然好,前途光明也没错,不过我觉得基层最能锻炼人,不到基层多锤炼,何谈干好大事业。”王永国回答说。

   1988年1月,王永国成为武汉市洪山区劳动人事局安全监察科一名普通办事员。

   王永国是怀着学习的态度开始自己基层工作的。武汉市洪山区的乡镇企业管理混乱,不注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私拉电线等安全隐患突出,导致工伤事故连年发生。

   面对这一情况,王永国一边向安监科同事虚心请教学习安全知识,一边深入工厂、企业一线摸情况,很快就掌握了全区的安全生产形势。为了进行制度化管理,他制定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实施细则,在武汉市首次对辖区特种工和安全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并建立了特种人员信息卡。

   不到一年时间,武汉市洪山区安全隐患多、工伤死亡事故连年发生的“帽子”就被摘除了。从1989年开始,王永国所在的劳动局年年被武汉市评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像攻碉堡一样化解矛盾   1993年,组织上安排王永国到武汉市工农业基础最差、离市区最远的左岭镇当镇长。没几天时间,王永国就遇到了一个“下马威”。

   农历腊月廿六,王永国到左岭镇刚20天。一大早,几十名要债的人就把镇政府围了个水泄不通。左岭镇百姓穷,镇政府更穷,那时镇政府机关干部工资难到位,还欠了80万元的外债。

   “那时,我的司机都有3个月的油费没报销,镇里确实很穷。”王永国回忆说。

   “我当时就先表态说,乡亲们,非常对不起,让你们快过年了还出来要债,我们现在暂时没有钱还你们。我是新来的镇长,也是一个转业军人,请你们相信,镇政府一定会连本带息把欠你们的钱还给你们,我以一个国家干部和一个老兵的人格保证,钱一定会还,还要让大家尽快过上好日子。”

   也许是王永国的坦诚打动了左岭的老百姓,群众当时就散去了。可王永国却没有消停下来。

   当年春节,王永国没有走亲访友,而是早早赶到镇政府了解左岭镇农业生产、镇办企业发展状况。他说:“要实现我对老百姓的承诺,就必须想办法加快左岭经济发展。”

  新年,王永国打出了一套促经济发展的“组合拳”:改制镇办企业,停止“大锅饭”模式,公开招聘能人,使企业很快恢复活力;根据左岭的自然条件,启动农业“1231”工程,即发展1万亩蔬菜、2千亩水生菜、3千亩鱼池、1千亩林果茶,此举让农民年收入增加了3倍多。

   “干任何事情就像攻碉堡一样,只要办法到,再大困难压不倒;只要勇往直前、锲而不舍,就没有攻不下的堡垒、解决不了的困难。”王永国如是说。

   1998年,当他离开左岭镇时,该镇人均年收入由过去的822元增长到2900元,贫穷状况得以改变。

   花60万买张“纸”惠泽至今

   “一个地方领导人的思路,代表老百姓的出路。”王永国说这是他基层工作的最大心得。沿用至今的武汉市洪山区青菱乡规划蓝图,可以说是他这种思想的很好体现。

   1998年,王永国初到青菱乡时,该乡经济发展没有长远规划,面临发展方向不明的难题。之后,他提出了对青菱乡的发展进行全面规划的设想。

   为使决策科学化、合理化,王永国请来武汉大学、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学者实地考察、调研,历时半年,先后6易其稿,编制出了青菱乡12年发展规划。

   花60万买这么“一张纸”,值得吗?

   短短几年时间,青菱乡依托规划蓝图,完成了一次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手笔:烽火村农民出资1000万买铁路专用线,建钢材批发市场;白沙洲大市场落户青菱;武汉高校新区落户青菱黄家湖……

   王永国以一个个项目的落成对人们的质疑作出了肯定回答:花60万买一纸规划,值!


1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人物展示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