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 金融资讯   金融监管   投资理财   股票信息  

艺术品 普洱茶 另类理财产品靠谱吗?

   

  最近几年,理财产品挂钩酒类、艺术品、普洱茶、钻石等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近期工商银行即将推出的挂钩火腿的理财产品,又一次把消费者的目光聚集在另类理财产品上。只是相比于最初对另类理财产品的好奇,现在市场对另类理财产品更多的是持有怀疑的态度。

  另类理财产品是否靠谱?往期产品的收益水平和目前的市场环境都要考虑,产品设计的结构也是消费者不可忽视的问题。

  另类不代表收益

  回顾以往的另类理财产品市场,收益水平有盈有亏,越是离奇的产品,长久收益的可能性越低,而挂钩产品本身具有增值空间的,则在保本方面有着较为不错的表现。

  “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是会变的,如果银行觉得投资标的有升值的空间,就会去做投资评估,设计产品。”一位工行的理财经理对记者表示,银行推出理财产品不仅考虑挂钩产品的升值空间,有时候也会考虑标新立异吸引眼球的效果。

  2007年,深发展曾推出国内首款与二氧化碳排放权挂钩的理财产品——“聚财宝”飞越计划2007年6号人民币理财产品和“聚汇宝”超越计划2007年6号美元理财产品。这两款一年期的产品于2008年9月2日到期,分别实现了7.345%与14.125%的实际收益。

  而市场上发行挂钩碳排放的理财产品并非仅此一家,从2008年下半年起,某些预期收益率高达8%~15%的碳排放产品,到期后却以低收益率甚至零收益率惨淡收场。

  收益同样不及预期的还有挂钩艺术品和普洱茶的理财产品,但是由于投资标的本身的价值和增值空间,这类理财产品的收益水平也不低。

  2007年民生银行发布了首款挂钩艺术品的理财产品“非凡资产管理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预期年化收益为18%,实际到期年化收益为12.75%。

  2011年,工行推出了首款挂钩普洱茶的理财产品,投资者虽然最终如愿以偿地得到了7.2%的最高预期收益,但是,同期大部分的普洱茶实物价格基本上涨15%以上。

  “现在的另类理财产品往往是投资标的实物在近期涨得比较多,银行才会去考虑发这类产品,以高收益的噱头吸引投资者,但事实往往相反。”北京展恒理财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闫振杰对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表示,如果投资标的前期涨得比较多、市场炒得比较热,理财产品发行的时候可能卖的情况比较好,但客户很可能是高位接盘。

  高净值客户是否更适合另类理财?

  翻看各个银行发布的另类理财产品说明书,不难发现大部分产品的目标客户几乎都是高净值人群,特别是针对私人银行客户。

  上述民生银行的挂钩艺术品理财产品,主要面向金融资产100万元以上的客户;工行挂钩普洱茶的理财产品,只有个人存款在800万元人民币的高端客户才有资格购买。

  但是,对于私人银行客户来说,这类产品会是他们所喜闻乐见的吗?胡润百富和中国银行私人银行联合发布的《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白皮书》显示,我国高净值人士使用私人银行的最大目的是“资金安全”,固定收益产品是最受欢迎的私人银行产品,分散投资是私人银行的主要投资方式。

  该报告认为,私人银行客户对“高回报”的期望值不高,他们普遍认为,把钱放在银行的最主要目的是确保资金安全,银行资金只是他们分散投资的一部分;如果要追求高回报,他们会使用其他渠道进行投资。因此,私人银行推出的低风险产品很受欢迎。

  “如果不是实行保本收益,另类理财产品不应该针对高净值客户发行,私人银行的客户首先追求稳健,他们追求的是年回报10%左右的收益水平。”闫振杰认为,如果另类理财产品未来的风险或者波动较大,也没有保本机制,其实是不适合私人银行客户的。

  但也有观点认为,高净值客户具有比较高的抗风险能力,另类理财产品针对这类人群也无可厚非。康宏财富投资首席理财顾问涂蕙对本报记者表示:“另类理财产品某种程度上满足了高净值客户的猎奇心理,而且会购买这样的理财产品的人肯定不是第一次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人,对风险还是有一定的认知。”

  另类的市场有多大?

  另类理财产品市场是否正在萎缩?消费者对另类理财产品的接受底线在那里?11月底工商银行发行火腿理财产品的消息一经曝光就引来各方质疑,另类理财产品的前景是否将逐步暗淡?

  上述工行理财经理对记者表示,相比一般理财产品机会每星期都有新品面市的发行频率,另类理财产品可能一个月左右才发行一期。

  闫振杰认为,不管是红酒、艺术品还是火腿理财产品,它们的广告意义大于实际的收益意义,市场上收益水平在6%~9%之间的理财产品同质化较严重,不便于银行吸引消费者。

  以火腿理财产品为例,1万份标的资产计2亿元,期限为18个月。而挂钩产品的主营公司金字火腿(002515,)(002515.SZ)今年前三季度主营业务收入仅为1.3亿元,2011年全年也只有1.7亿元,一笔理财产品卖2亿元被指是变相融资。

  “这类理财产品的特点就是短命,它不是一个大宗、可持续投资的东西,需要较少的资金就能撬动这个行业,资金撤离的时候市场就会大跌。”闫振杰认为,另类理财产品长期看是做不到持续发行的,市场规模不会很大,可能在一定阶段会有机会赚取大规模的利润,但产品发出来的时候,市场的最好时机已经过了,普洱茶、红酒理财产品都是高位接盘的代表,也都很短命。

  “这类产品完全就是少数人在炒作,对行业来说等于零,基本是"歪门邪道"。”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另类理财产品其实就是一场炒作,是消费者之间的零和博弈。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1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人物展示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