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犁州缉毒民警薛伟 卧底毒帮经历生死较量
缴获毒品重量从三五克到十几克,再到几公斤到十几公斤,这一串数字记录诉说着薛伟从一名默默无闻的缉毒民警成长为禁毒英雄的历程。
今年37岁的薛伟是名锡伯族侦查员,自从2003年调入伊犁州公安局禁毒支队以来,始终奋战在禁毒一线,数次乔装卧底毒帮,历经生与死的较量。
5月18日,记者跟随自治区公安厅组织的“走基层,进警营”活动团在伊犁州伊宁市见到了薛伟。长年在外工作,薛伟被晒得黝黑,炯炯有神的目光中透露着坚毅。
“自从1995年从警后,我一直在伊犁地区公安局防暴支队工作。因为我精通哈语、维语、锡伯语和汉语,2003年被调到伊犁州公安局禁毒支队工作。”薛伟还记得第一次参与的案件是在2005年,当时他被借调到昆明市禁毒支队,因为当地警方破获了一起贩毒案件,其中涉及新疆籍贩毒人员,他以翻译的身份开展工作。“那次工作历时一个多月,在调查毒贩案件时又带出另一起案件,最后两件案子共缴获毒品1500克,抓捕7名犯罪嫌疑人。”
“从事禁毒工作,对民警的心理素质要求极高。”薛伟说,在案件侦破中,有很多危险预料不到。毒贩非常谨慎,而民警同他们周旋时需要更加谨慎,因为一不留神就会前功尽弃。
尽管已经参与过很多案件,但是薛伟坦言在工作中仍会紧张和害怕。“前期工作是考验民警的耐心,蹲点守候时很枯燥,但是真正紧张的时候是在抓捕过程中。”薛伟说,抓捕毒贩时会制定周密的抓捕方案,往往是多名民警协同作战,确保不会有漏网之鱼。拳击运动员出身的薛伟总是主动承担着最危险的任务。
但每次任务圆满完成后,薛伟才会后怕。2006年5月3日,薛伟得知有一缅甸毒枭与新疆籍贩毒团伙勾结,欲走私一批海洛因至昆明、新疆进行贩卖。经分析研究,伊犁州公安局成立了“5·03”专案组,安排薛伟只身前往云南边陲小镇瑞丽。瑞丽是毒品走私的重要通道,边境对面盘踞着缅甸大毒枭,其手下有100多人的武装,是个无恶不作,极其凶险的毒魔。
薛伟和缅甸大毒枭接触上后,随机应变,巧妙周旋,经过20多天的博弈,赢得了毒枭的信任。2006年5月26日,薛伟见时机成熟,里应外合迅速将毒枭抓获,同时抓获了其他9名涉案嫌疑人员,缴获毒资100余万元人民币,涉案车辆3辆。
“5·03”特大跨国贩毒专案成功告破,警方共缴获毒品海洛因29块共计13.19千克。此案是新疆伊犁禁毒史上一案缴获毒品海洛因最多、毒资最多的现行案件,也是新疆禁毒史上第三大毒品案件。
在缉毒工作中,薛伟从正面抓捕到潜心卧底,从跨国毒品大案到覆灭伊犁毒枭,摧毁了一条条贩毒通道,粉碎了一个个贩毒网络,参与破获境内外贩毒案件近55起,抓获贩毒嫌疑人90余人,缴获海洛因30余公斤,搜缴毒资500余万元。
从1995年穿上警服起,薛伟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4次,集体二等功2次;2008年当选伊犁州十大杰出青年,并获新疆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先后3次荣获全疆公安系统拳击比赛冠军。今年4月薛伟被授予“新疆青年五四奖章”。
因为工作无法顾及家庭,薛伟始终对妻子和孩子怀着深深的歉疚。“孩子2岁那年,有一次我出差3个多月,等我回家后想抱抱他,他却躲在他妈妈的身后,像看陌生人一样望着我。”每每回忆起这段经历,薛伟总会暗自神伤。
如今孩子已经8岁了,薛伟在工作之余会一直陪着孩子,一起做运动来弥补那曾经亏欠的父爱。“他只知道我是警察,每次对同学说起我的职业都是一脸自豪,还说将来也要当警察。”一说起孩子,薛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