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我的心满怀感恩
九月,我的心满怀着感恩。金黄的菊花感恩阳光雨露,翱翔的雄鹰感恩辽阔天空,耸立的高山感恩广博的大地,我感恩为我授业解惑的老师。
2011年的金秋九月,第27个教师节悄然莅临!在这个充满思念和感恩的日子里,一个个和蔼可亲的面孔从脑海中呈现,一个个恍若发生在昨天的校园情节从记忆中次第播放。在这洋溢着收获的季节里,我怀揣一颗感恩的心、一颗报恩的心去感谢那些曾经给予自己帮助和温暖的老师,并把尘封的往事从记忆深处打捞出来,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一一晾晒。
感恩刘衍模老师,是您让我从懵懂的孩童踏入多彩缤纷的知识海洋,是你让我从a o e i u ü 之中步入汉字的殿堂,在“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之中品读唐诗的源远流长;是您让我从1 2 3 4 5 6走进数学的迷宫,懂得了加减乘除的演算。是您的严谨和严肃,让我的作文从不出现错别字;是您的奋发图强,让我懂得了生活的意义。
小时候,我很好动也很调皮。记忆中最为深刻的一件小事让我难以忘怀,这件事也将影响我的一生。记得学习《人民音乐家聂耳》这篇课文时,由于那天上午刘衍模老师要去中心校开会,所以安排班长督促全班同学自学生字、词语,并熟读熟记课文,等老师下午回来检查大家的自学效果。我很快就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生字、词语也默写得得心应手了,可一堂课还有二三十分钟,于是就和同桌聊天,东张西望的看窗外的蝴蝶和小鸟。被班长发现后提醒我要专心学习,不要开小差,我却不以为然,嚷嚷说:“我生字词语都写得起了,课文背得溜熟,你是乔家坝的土地——管得宽,管家婆,讨厌!”班长对我无可奈何,只好把我的名字登记下来,以便下午向老实交待。我胸有成竹,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告我状也不怕,反正听写默写背诵我都不得虚场合!”
哪知道下午听写生字的时候,写错了一个字,这个字是“侵略者”的“略”字,把偏旁“田”写成了“口”,把右边的“各”写成了“备”,也就是说把“略”字中的“田”和“口”颠倒了位置,结果查字典都找不出这个字。刘衍模老师当时用小斑竹打了我手板10棍子,痛得我惊叫唤,10棍子打完手板马上肿得老高。当时刘老师教训我的的话是:骄傲自满,粗心大意,没有组织纪律,自由散漫,10棍子是用来长记性的。我一回到家,就向爸爸妈妈哭诉,并把肿得老高的像红萝卜一样的手给爸爸妈妈看,以为会得到同情和呵护,谁知道却得到了批评和呵斥:“该背时,上课不认真三心二意骄傲自大,目中无人,打得好!”话是这样说,爸爸妈妈还是心痛不已,马上送到医生那里敷药。回家后,妈妈说:“老师的心就是父母的心,老师打你是恨铁不成钢,你自己要知道争气!”
从此以后,不管是听写还是默写,不管是写日记还是写作文,从来没有出现错别字。这件事情一直影响着我,以至于从学校踏入社会之后对于错别字有着特别敏锐的分辨能力,很多时候帮朋友和编辑搞校对都是火眼金睛。这件事情发生在1985年的冬天,那年冬天特别的冷,那时候是五年制小学,棍棒教育、体罚教育极为普遍,也很少有家长找老师的麻烦。现在,我的这位启蒙老师已经是我们乡中心校的校长,也是我初中90届的班主任。
我的写作启蒙老师:刘汉良
四川安岳 雨晓荷
感恩刘汉良老师。刘衍模老师教到三年级的时候,就由于教学成绩突出,有责任感和上进心而调离到乡中心校教学。这个时候新调来的老师就是刘汉良老师。进入四年级阶段,我开始懵懵懂懂的阅读四大名著,对于各种连环画爱不释手,并把爸爸当扫盲班教师的各种书籍似懂非懂的拿来囫囵吞枣的狂啃。就这样,依然不能满足我强烈的阅读欲望,于是,我采取换读、借读的方式扩大阅读量,同时还利用课余时间采中草药去卖,把卖得的钱拿来购买作文书。那时候正 儿八经读课外书的学生很少,我见作文书就买,后来发现初中、高中的作文书也买了回来,管它三七二十一,照读不误!
1986年的时候,我们那里信息很封闭,更没有电灯电话那些先进的东西了。那时候唯一盛大的农村文化大宴就是用发电机放坝坝电影,十里八乡的乡亲们一知道哪里有电影放,晚上的火把就成了村庄里最壮观的夜景,让人最兴奋的就是电影的细节。所以,我舅舅送给我们家的一台收音机成为了全村最现代化的玩意儿。那时候最喜欢听中央少儿部的小喇叭节目,四川电台的星星火炬栏目,还莫名其妙的喜欢《七剑下天山》《薛丁山与樊梨花》等长篇评书。有一次给中央电台少儿部写信,反应小喇叭节目播放时间安排不合理,并建议延后播放,结果这封信在电台朗读,而且没过一星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节目组便给我寄来了节目单和一份纪念品,纪念品是一张精美的图片。我记得很清楚,那是一张做工很精致的镀金图片,背后印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节目纪念的字样。这样的图片,在那个年代,在我那个小小的村庄,无疑是轰动性的爆炸新闻。同学们甚至我的老师都争先恐后跑到家里来看这份纪念品,记得大家看的时候都小心翼翼把它捧在手心。想起来,那份感觉、那份羡慕和虔诚,要比现代人欣赏别人的一款精致手机更有过之。很遗憾,那个精美的卡片在中学时代被一个老师拿去看而不慎丢失了。现在只要听到“嗒滴嗒,嗒滴嗒,嗒滴嗒——嗒——滴——小朋友们小喇叭开始广播啦!”就马上回到了童年。
就是因为这件事情,我的班主任老师刘汉良非常重视,把我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写日记、写作文,搞故事讲演,一点一滴的积累,常常被留在学校里面开“小灶”,还好学校离家很近,天黑了回家也不成问题。刘汉良老师从词语的运用,标点的规范等都一一进行修改,并让我自己去感悟修改后的好处,这在无形中提升了自己的鉴赏能力和修改水平。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先拟好提纲,分好详略部分,怎样开头怎样结尾都做到胸有成竹,接着就学习打腹稿,在心里谋篇布局,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故事讲演方面,从一上台就筛糠似地发抖,到后来锻炼得上台谈笑风生应对自如,并能掌控现场气氛,这些都归功于刘汉良老师的悉心教导。四年级全乡举办的故事演讲大赛中,我一举夺魁,成为了全乡的“故事大王”。小学毕业的作文也在全镇名列第一,得了一个大满贯!
如今回过头来看小学时代走过的时光,刘汉良老师是我文学创作上最初的启蒙老师,为我成年之后发表作品,加入作家协会、出版个人诗集等奠定了牢固的的基础。
我的投稿启蒙老师余崇伦
四川安岳 雨晓荷
清朝诗人郑燮有诗云:“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初中时代教我语文的余崇伦老师一直以我为骄傲,并对我说我写出的文章他写不出来了,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我要说,如果不是余崇伦老师当初呵护备至的指导我如何投稿,我就不会突破自己。
初中时代,我的作文就经常被余崇伦老师拿做范文在各个班级朗读,并预言我将是未来的作家,这无疑是我一直在文学的道路上蹒跚前行的最初动力和源泉。那时候的我,几乎是学校里面学生们的青春偶像,还被女生暗恋呢,塞纸条交流写作文奥妙的女生弄得我疲惫不堪,还好没有陷入早恋的漩涡。毕竟那时候电视、录像还是稀罕之物,所以在情感方面成熟得比较晚。那时候的刊物也比较传统,不像现在这么裸露和普及。
鉴于我在写作上的潜质,余崇伦老师告诉我可以给报刊杂志投稿,如果可以发表的话还有稿费。那时候还不知道“投稿”“稿费”是怎么回事,余崇伦老师都一一做出详细的解释,这又让我对于成为一个“作家”充满了神往。接下来就在余崇伦老师的指导下向《中学生读写》《课堂内外》《作文成功之路》等刊物投稿,要专用的投稿稿笺纸,字迹要清晰工整,每个字一个格子,每个标点一个格子,这些投稿的基础知识都是余老师手把手教会的。虽然中学时代没有发表作品,但是这些都为后来的创作埋下了不可忽略的伏笔。
我那时候对余老师书柜里的大学语文、汉语言文学等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借来潜心苦读并做了读书笔记,这无形中也为后来发表作品做了很好的铺垫。由于阅读的档次不断提升和跨越,平时的作文也就更加趋于成熟,视野也就逐渐拓宽。学习语文,对于我来说是一件极为轻松的事情,平常的考试不用复习都是名列前茅。
遗憾的是,进入高中后由于家境原因,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仅读了一个学期就辍学打工。在打工期间不断自学,不断阅读文学刊物,终于在1994年发表处女诗作《人生旅途》,该作品入选安岳县建国四十五周年文学作品选集《奋进》一书。
对我有影响的还有高中英语老师刘安国,他是我初中语文老师余崇伦的同学。在我高中短暂的一个学期里,给予了我生活和学习上的帮助。在我准备离开学校外出打工时,刘安国老师曾经极力留我在校学习,并承诺为我交学费,但是考虑到家庭经济承受能力,以及这份沉重的情感何时感恩回报等等诸多缘故而依然放弃。当时刘安国老师教导我不能丢开书本,要勤于学习,不断提升自己,边打工边学习。刘安国老师的谆谆教诲让我终身受益。打工期间和刘安国老师的通信知道现在都保存着,那些探讨诗歌和生存的文字一直激励着我自强不息的前进。其实,刘安国老师在大学期间就是学校小有名气的校园诗人,是他上英语课的时候给我们介绍了北岛、顾城、舒婷、海子等诗人。那时候,正是汪国真诗歌流行的时代,我的处女诗歌《人生旅途》从风格上来说,有着汪国真的痕迹。一直愧对于刘安国老师的是,我未能自学获取好的文凭,为此而在人生路上走了很多坎坷路,而且现在还在坎坷路上行走着。
高中语文老师魏修义博览群书,记忆力十分惊人,课堂上不看课本就可以把课文倒背如流,讲起课来引经据典、口如悬河,让人叹为观止。魏修义老师对于学生作文要求极高,轻易不会给予学生鼓励和赞扬,而我却是一个例外。今年我的诗集出版后,魏修义老师辗转知道了消息,打来电话表示祝贺,让我十分惊喜也十分感动。目前魏修义老师已经是安岳中学高级语文老师,可以说已经桃李满天下,却对一个中途辍学的学生倍加关注,这让我心中充满着感激之情。
还有选发我处女作的《安岳文艺》主编杨零零,被戏称为“杨圈圈”的老师是我文学路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高中期间我给县文化馆投过稿,之后就抛之脑后了。后来在成都打工回乡时路过县城文化馆,从小对文学就情有独钟的我就进去想买《安岳文艺》,编辑老师告诉他刊物不用花钱买,是免费赠送给安岳县境内文学爱好者的,编辑老师问起他的名字时,感觉有印象,问他是不是给自己这里投过稿。这时我这才知道自己的处女诗作《人生旅途》入选县建国45周年征文选集。而那位老师就是《安岳文艺》的主编杨零零先生,后来逐渐成为了我最开始进行文学创作进入正轨的引路人。
我的老师还有很多,小学、中学、高中的老师,离开学校后在我文学创作上有帮助的老师更加数不胜数,每一个老师都有一件事情让我终生难以忘怀。师恩难忘,师恩伴随我成长。好的老师影响学生一生,很庆幸我遇上了这么多好老师!在这芬芳的九月,在这收获的九月,在这怀念和感恩的九月,我满怀感激之情,祝福这些好老师健康快乐、幸福长寿!
作者:四川安岳 雨晓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