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工大爱心社团:小小饮料瓶铺就的八年爱心路
周一中午12时,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信息学院通信091班的王婷吃过中饭,便和学校“爱心方舟”协会的会员分散到食堂、宿舍,回收废饮料瓶。一个小时左右,大家来到了集合地点,每个人手上提了满满一袋子的各式饮料瓶。 “经过清点,今天回收了350多个瓶子,等会外面废品收购站的人就过来运走,1毛钱一个瓶子。”王婷笑着说。
大学生怎么成了“破烂王”?在安工大,提起这个坚持了8年,靠回收废饮料瓶献爱心的社团,2万多名大学生无人不晓。
七年的爱心延续
2004年9月的一天晚上,“爱心方舟”协会首任会长姜理想在图书馆阅读《辽宁青年》时,得知了一个叫来香的辽宁女孩悲惨遭遇。来香出生不久便被父母遗弃,一对年近花甲的农民夫妇在路边捡到了她。来香12岁时,收养她的爷爷不幸辞世,来香跟着患病的奶奶相依为命。2004年,来香考上县高中,可一贫如洗的家无钱供其上学,来香只好向当地媒体《辽宁青年》求助。
姜理想他们很快通过《辽宁青年》为来香汇去了协会成立后第一笔爱心捐款500元。此后,“爱心方舟”协会成员结合自身能力,每学期为来香提供400元至700元左右的生活费。
3年后,来香以高于当地本科录取分数线34分的成绩,被辽东学院录取。拿到录取通知书,来香和奶奶流下了热泪,“爱心方舟”的成员们也兴奋了好几天。
高兴之余,协会的成员们又忧心起来:来香大学费用要比中学高得多,回收饮料瓶一年仅有几千元左右收入,眼下还有一些贫困孩子需要帮助。如何既能帮助来香读大学,又不影响社团的正常发展呢?已读大四的姜理想作出决定:停止协会对来香的资助,来香4年的大学费用由他个人帮助解决。
其实,姜理想也是个地道的从山村来的贫困生,靠助学贷款、奖学金、勤工俭学维持学习与生活。从2007年至2011年,姜理想省吃俭用,每年省出近3000元资助来香,默默践行着自己的诺言。品学兼优的来香于2011年7月顺利毕业并找到了理想的工作。
爱心路上的“规定动作”
这几天,现任的会长王敏和几个学生骨干就在规划着暑期即将开展的活动:联系一处贫困乡村,进行贫困儿童生活状况调查并提供爱心帮困;请市妇联联系周边地区留守儿童,以开展义务家教;准备一台小型晚会去佳山敬老院慰问……
“六一”这天,协会的成员们来到当地儿童福利院看望智障儿童。他们教这些孩子们一些简单的算术、画画,并陪他们做游戏。这些被一些人所“遗忘”的孩子,就是学生眼中最可爱的人。居住在敬老院的老人们,也是他们经常慰问的对象。帮老人们梳头、剪指甲、捶背,和他们拉家常,说话,成为了“爱心方舟”协会成员的“规定动作”。
协会成员王进还记得第一次去敬老院给80岁老奶奶过生日的情景。
爱心方舟的十几位学生手拉手,捧着生日蛋糕,一起为老人祝寿。祝福的话语洒满了整个小屋。一张张笑脸在摇曳的烛光中,显得格外动人。操劳了一辈子却很少过生日的老人开心异常。
通过8年的“爱心之旅”,成员们认识了因贫困面临辍学的河南林州市的马和梅,认识了父亲去世、每月生活费不足200元的南京市江宁区的周凡,认识了“经常被饿”的胡兵,认识了远在甘肃、急需换肾的王云龙……这些贫困学生从此成了他们共同的“弟弟妹妹”。这些“弟弟妹妹”除每月能收到汇款外,还能收到“哥哥姐姐”的来信,里面充满了爱与鼓励。
一直支持“爱心方舟”协会成长的安徽工业大学团委副书记窦贤琨说:“他们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探索了一条大学生道德实践新路。”
在爱中成长进步
该校材料学院2010级学生赵艳雪来自内蒙古,全家6口人仅靠几头牛羊维持生计。小赵每月生活费只有二三百元,从不乱花。她坚持捡拾饮料瓶,并在学校餐厅打工。虽然贫困,遇到困难的同学,她却慷慨解囊,去年她为生病的同学捐了300元。她说,只要有爱,任何困难都能克服。电气信息学院的潘强生长在城市,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进入大学、加入“爱心方舟”协会后,回收饮料瓶、慰问老人和孤残儿童、义务清扫校园,每项活动他都抢着参加。在最近的班干改选中,他以高票当选班长。
部分已毕业离校的原协会成员,步入社会后仍保持关心他人、热心参与公益活动的良好品质。“爱心方舟”协会首届会员刘自海在中学时脾气较为暴躁,经常惹是生非。通过大学4年的爱心奉献,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毕业时顺利签到一所高校当老师,在他的倡导下该校也成立了爱心协会。现在马鞍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的原协会成员王婷说:“爱心社团的经历使我体会到,爱人之心越真挚,心态就越平和。”
“其实我们从‘弟弟妹妹’身上学到的,远比我们付出的要多。”王敏说。她无法忘记,去年爱心活动中结识的湖北高中生李某,在获得300元资助后,还从中拿出200元分给正在上初中的堂妹。王敏说:“我们给予他们的只是希望,他们教会我们的是坚强和永不气馁!我们在献爱心的同时,也在不断收获着成长和进步。”
在“爱心方舟”成立之初,只有十几个会员。随着协会影响的不断扩大,第二年就有近百个学生加入。8年来,先后有近千名学生加入“爱心方舟”协会。人员变了,但社团服务学生、扶贫济困的传统没有变。8年来,协会共收集废旧物品数百次,集得饮料瓶约20万个,废旧书、报纸等约3230斤……筹得爱心基金数万元,资助优秀贫困学子30余人次。
随着社团规模的扩大,该协会逐步实行规范化运作,建立了理事会,下设各部,分别负责旧物义卖、义务支教等各种活动的开展。目前,该协会还与当地一家4S汽车连锁店联系,尝试接受社会捐助,扩大受助对象。他们还计划与全省高校和部分慈善机构形成互动机制,更好地开展扶贫济困工作。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