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保 环保人物   环保资讯   环保科技   人与自然   能源讯息  

魏文生:把孩子送到大学是我的动力和向往

   

中国报道安徽新闻讯 (记者 方继明 采编 石梦柯)安徽省无为第一中学今年高考再创辉煌。“今年我校应届一本达线464人,达线率52%;二本达线783人,达线率87.3%;三本达线853人,达线率95.1%,综合达线率居全市第一”。接受记者采访时,无为一中校长魏文生高兴地说。


他庆幸选的路是对的
    2004年魏文生刚任校长时,由于申报省级师范高中晚了一步,引起生源较少,再加上老师没有信心和凝聚力,社会对学校也没有一个公正的评价,导致当时整个学校运行困难。基于对一中最本质的认识,他提出了两手抓的思路:一手抓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手抓省级师范高中的申报。他说,他们很庆幸,两手抓的路子是对的。就在06年,无为一中挂上了省级示范高中的牌子,当年达到二本分数线的学生就突破了300人。

他注重高效课堂和师资队伍的建设
    魏校长分析道,要提高学生的分数,传统的拼时间、拼体力、拼学生消耗的教育基本是行不通的,于是他提出一定要把空间和时间还给孩子,让孩子有一定的时间自主学习。真正的好学生、一流的人才是在老师精心的点拨下,通过自主学习最终才能成为一个创新的人才。那么老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应立足现状,夯实基础,提高与引进相结合,使教师的学科配置趋于合理。其次面向未来,全面提高,交流与培训并举。

他争取联合招生
    目前,城南新校区还在建设中,建成后将达到120个班的规模。初步会达到90个。魏校长介绍,新校区占地250多亩,投资4个亿左右,建筑面积达到十万多平方米。预计明年秋季可以分步的搬迁。而对于新校区的建设搬迁魏校长却是喜忧参半。新校区建成后势必会给教师的生活带来不便,把整个家从现在的西北边搬到东南边,需要同时考虑家人工作和孩子的双重问题。城区的学生也会因为离家路途太远而不愿意到新校区,因此短期内对生源也有一定的影响。魏校长表示,考虑到生源质量,他们会积极向政府呼吁,争取实行老校区和新校区联合招生。

作为校长,他很满足
    看着孩子们带着青春气息走进一中,三年后,又朝气蓬勃的昂着头走出校园,没有一个孩子因为心理、健康和家庭经济问题而退学,作为校长,这是他最基本的心理满足。他说,他收获最多的就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把爱献给教育的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我把自己生命中最华彩的部分献给了无为一中”。
    已经做了8年校长的魏文生,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刮风下雨,每天早上6点50分,他都坚持和他的团队一起共同迎接老师和学生们的到来,八年如一日。正是这种精神感染着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有人说一中今天发展的成果,就是他们这样坚持出来的。
    他还现场给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06年高考分数出来后,许多老师都很开心,他却自己一个人坐在沙发上无声的流下了眼泪。他觉得,这眼泪有幸福也有酸楚,因为他们经历了太多的苦,才让一中达到了今天的这个成绩。

他觉得对不起家人
    魏校长的妻子是一名妇产科医生,通过朋友介绍最终走到一起,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他说,他的孩子在无为一中就读的三年,他们是一起上高中的,每天早上他们都会一起出发上学,晚上又一道回家,他的孩子很争气,如今已经是安徽财经大学一名大二的学生了。
    为了学校的工作,魏校长很少有时间呆在家里,家务都是妻子一人承担。当问及妻子是否理解他的工作时,他说:“都习惯了,只是有时候觉得对不起家人”。偶尔空闲的时候,他会打开电脑听听音乐、喝杯浓茶。能和好朋友一起聊聊天就已经很开心,其他的就都是奢望了。

把孩子的升学当成头等大事
    他要求老师不能有丝毫闪失,如果他们不能把更多的孩子送到大学里去,那对无为的人民来说就是犯罪。

 


    已经47岁的魏校长向记者道出了他真挚感情的所在:“我的职业就是让更多的孩子考上理想的大学,让更多的家庭因孩子的升学而感到骄傲,让更多的教师体验到教育的幸福。一年下来,我把更多的孩子送到理想的大学,这时我就有一种成就感。所有人都有他们自己的故事、动机和需求。而能够帮助他们促其如愿以偿,一种收获感在我心中荡漾,这就是我工作的动力,是一件我心向往的事情”。

1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人物展示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