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保 环保人物   环保资讯   环保科技   人与自然   能源讯息  

候鸟迁徙路上的“鸟大夫”

   

  前些天,河北沧州骅南淀湿地,一场准备已久的放鸟仪式正在进行。箱门依次打开,蜷缩着的鸟儿发出清脆的鸣叫,振翅飞向久违的蓝天。

  “终于赶在迁徙季节把这些鸟儿放走了,它们将飞到南方。”站在一旁的沧州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系教师孟德荣说。

  11年的时间里,“爱鸟教师”孟德荣义务救护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0余种,和志愿者们累计救助了800多只野生鸟类,帮助630多只伤病鸟康复后重返大自然。

  沧州沿海地区是东北亚和澳大利亚之间鸟类迁徙通道上的重要停歇地和能量补给站,每年迁徙经过这里的鸟类达300多种、百万余只,部分候鸟还在这里越冬或繁殖。

  孟德荣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个现象,并从2001年起开始专门研究这些鸟类。

  “对鸟类的救护,是对破坏鸟类生存环境等不当行为的一种补偿。”2003年4月,在当地林业部门、沧州师范学院的共同支持下,他带头创办了致力于鸟类救护、环保教育的“沧州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没有经费,他拿出自己的工资,为鸟儿买肉买粮,支付放生鸟类的运输费用,扩建鸟舍,努力不让伤病鸟儿缺医少药。

  沧州沿海湿地是环渤海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东部鸟类保护有重要作用。但这一地区鸟类资源的本底状况不清,因此无法建立自然保护区。经过几年艰苦的考察工作,孟德荣和学生们积累了上万个数据,获得大量的一手资料,为海兴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在孟德荣的带动下,沧州市不少农民、工人、学生、政府职员及媒体记者都陆续加入到爱鸟护鸟的行列中。

  许多民间爱鸟志愿者发现伤病鸟后,就会给他打求助电话,他的手机号渐渐成了沧州的“爱鸟护鸟热线”。2007年10月,一只脖颈流着鲜血的大天鹅落在海兴杨埕水库建设工地,农民工把它抱进工棚,赶紧联系了孟德荣。孟德荣和志愿者们驱车100多公里赶赴现场,把大天鹅带回市区精心治疗。

  这样的紧急救助,孟德荣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了。随着“知名度”越来越高,沧州周边地区的热心人发现需要救护的野生动物,也会打电话向他求援。

  孟德荣说,他最大的梦想,就是保护更多的鸟儿,带动更多的人爱鸟护鸟、保护湿地。

 

来源:人民日报  由中华人物河北网编辑上传

1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人物展示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