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唱夫随 易砚增辉
创新巨砚振兴中华
发展才是硬道理,创新才有生命力,张淑芬、邹洪利夫妇把全部精力倾注于易砚创新上,苦耕砚田,勤奋探索,精益求精,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赋予砚文化以新的内涵,实现了易砚实用、观赏、收藏价值“三位一体”的完美结合。特别是在上吨重的巨砚设计、制作上,他们废寝忘食不言苦,衣带渐宽不知累,大胆创新,数次改进,反复试验,不畏艰难,终于在制作巨砚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易砚只所以能在国内外打开市场,自然是与张淑芬、邹洪利思路清、站得高、肯钻研、敢创新、肯投入分不开的。
只要辛勤耕作,定有好的收获,易水巨砚的闪亮出厂,吸引了国内外业界人士的眼球,大长了易砚人的士气,对社会更是一大贡献。精品《归砚》《中华巨龙砚》《归缘砚》《菊花牡丹砚》《君子砚》《群星璀璨砚》《家春秋砚》分别被人民大会堂、中华世纪坛、北京园博园、军事博物馆、朱德纪念馆、清华大学、巴金文学院等国家重点机构收藏;《乾坤朝阳砚》《双龙聚宝砚》等精品作为国礼,赠送法国总统希拉克,韩国总统李明博等国外元首和友人。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中外友谊搭建了友好的桥梁。时下,巨砚成了易水砚公司一张靓丽的名片,张淑芬、邹洪利也随着巨砚走出国门而名扬天下。
做强做大“砚蛋糕”
谋事的人意识超前,勤奋的马不用扬鞭。张淑芬、邹洪利夫妇十分清楚,企业创新是动力,拓宽发展是生命,为突出易砚的工艺性、观赏性和收藏性,他们还在创新研制生产多个砚台品种上,又开发了砚雕工艺新产品,茶海(茶盘)、石版画、鱼缸、石质加湿器等新特品种,产品雕艺精美,千姿百态,惟妙惟肖,真可谓用之如意,赏之高雅,陈之吉祥,藏之升价,不仅财尽其用,还深得国内外客户的青睐。易水砚有限公司,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从小作坊到大公司,从小打小闹的手工艺,到产业化规模发展,以易水砚为龙头的砚产业链已经形成,企业年产值达两亿元,从业人员万人有余。他们还投资一千万元创建了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易水陶瓷艺术品有限公司,目前已投入生产,公司实力雄厚,专家云集,名师荟萃,并在原来研发的基础上使工艺更加精湛,花纹、形象全部通透。表现形式更加丰富,文饰更加精美,色彩更加亮丽,彰显“君子本色,表里如一”的高贵品质,更具有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曾作为国礼多次赠送外国元首和友人。然而,张淑芬、邹洪利并不满足,他们在带领大家制砚致富的同时,一直在谋求着更大的发展,2012年3月28日,河北易县八个重大投资项目在张淑芬、邹洪利谋划的中华砚文化博览城项目基地举行集体开工仪式,可见中华砚文化博览城建设的举足轻重!
河北易水砚水砚有限公司总经理邹洪利陪同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铁映视察中华砚文化博览城
采访中,张淑芬告诉笔者“早在四年前,我们就开始筹划建博览城,土地也早就批下来了”。多么超前的创业意识啊!在国家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之前,张淑芬、邹洪利就开始运作了,但张淑芬却说“当时我们并没有多想,只是一门心思想把易水砚做大做强”。话语不多份量很重!
紧接着张淑芬向我们介绍了即将投入使用的中华砚文化博览城建设情况。“投资26亿元,占地1000亩的博览城,内设中华砚文化博物馆、展览展销中心、技术检测研发中心、旅游接待中心、会议中心、艺术品文化长廊、艺术家名苑、包括艺术家创作室、艺术家展览馆、艺术培训基地、艺术家活动中心及中国文房四宝生产销售基地、文化艺术品和工艺美术品生产销售基地等”。中华砚文化博览城的落成,不仅成为易县文化产业支柱,也是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一道靓丽的风景,更是全国文房四宝行业最大的产业聚集区。博览城的建设加速了易县农村建设城市化的步伐,改善了投资环境,缓解了当地就业压力,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和砚业的更大发展。如今张淑芬、邹洪利夫妇正满怀豪情为建设砚文化博览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忙碌着!
时间冲淡记忆,岁月改变山河,但张淑芬、邹洪利夫妇造富一方百姓的佛心善举,就像镌刻在砚台上的青松绿竹,会永远烙印在燕赵大地这本令人难忘的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