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医学指标排除“乙肝死因”
□本报记者孟伟阳
“复旦投毒案”二审期间,被告人辩护方提出的“黄洋因爆发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致死”观点曾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为更加透彻理解二审法院对黄洋死因的认定,在案件二审宣判后,《法制日报》记者采访了本案的另一位司法鉴定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病科副主任王晖。
王晖从事感染性疾病及肝病的临床诊治及基础研究长达二十余年,目前是中华医学会上海感染病专科分会委员兼秘书、上海医学会肝病专科分会委员、上海市感染性疾病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委员,曾为日本国立病院长崎医疗中心访问学者、美国德州医学中心贝勒医学院博士后。
“是否死于乙肝,我们需要根据病史、体格检查以及一系列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做出判断,实验室检查包括乙肝病毒血清学和病毒学指标等。”王晖表示,乙肝病毒血清学里有不同的指标,不同的指标含义不一样。“第一次医院做出来是表面抗体阳性,第二次是表面抗体、e抗体和核心抗体阳性,两次做出来都是抗体阳性,抗体的意义和抗原的意义是不同的”。
王晖进一步解释,乙肝表面抗体如果阳性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注射过乙肝疫苗,第二种是感染过乙肝,现在已经恢复,有免疫力。e抗体和c抗体阳性说明既往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黄洋两次的结果不完全一致,是因为他处于一个肝衰竭期。在肝功能衰竭期,人体的免疫功能可能有一定的变化,这个时候抗体的滴度可能会产生相应影响。但不管是哪一种结果,都不能说明这次肝衰竭是由乙肝引起。”
王晖还提到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抗HBc-IgM,“这个指标阳性对于诊断急性乙肝或者是慢性乙肝的急性发作是有帮助的,但黄洋在中山医院曾经做过抗HBc-IgM,是阴性。还有一点,是否有乙肝病毒的复制,一个非常重要的病毒学指标就是HBV-DNA,这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直接指标,但是黄洋检测HBV-DNA是阴性”。
王晖认为,如果出现乙肝病毒的爆发,那么肯定有病毒的复制,有病毒复制的话当时就应该检测出HBV-DNA阳性,但黄洋检测结果是阴性。“另外,就是抗HBc-IgM,如果他当时有慢性乙肝正好是急性发作,那这个也应该是阳性,但他是阴性”。
本报上海1月8日电
来源:法制日报 由中华人物河北网编辑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