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送裙裤爱心沦为形式
近日,河南郑州多名残疾人致电媒体表示不解:残联冬季送温暖,不送棉衣、被褥,却给每人发了两套少女裙裤。他们中的一些男士称,四五十岁的男士,被送了少女裙裤,心里感觉特不舒服。省残联有关负责人回应称,这些衣物系上海一家知名女装厂家无偿捐赠,因全系女装,因此,无法根据需要发放(12月8日《大河报》)。
肢残男士是社会弱势群体,尽管每个人对送温暖的需求点不尽相同,有的急需棉衣,有的急需被褥,有的还可能急需米面,但可以断定他们最需要的、最期盼的过冬物资,肯定不是少女裙裤。对他们来说,别说冬天,即便是在夏天,少女裙裤也无用武之地。
如此不顾季节以对象实际,作出所谓善举,不仅叫人哭笑不得,更有种雪中送冰之感,没有任何暖意。之所以送温暖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根源在于残联在错误的时间,将爱心物资向错误的对象一发了之,使得送温暖徒具其形,有爱无心。送温暖是社会保障弱势群体生活的补充举措,体现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照与呵护,所以应当充分考虑到送温暖的时间、对象、地点等综合情况,提高送温暖的精准度,而不是仅仅从自身需求和情况出发,使送温暖成为自己满足、自己消费爱心的工具。
眼下正值年末岁尾,按照惯例各地会相继开展送温暖活动,郑州这次送温暖正是一个反面教材,各地应从中吸取教训,充分利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力克送温暖形式主义病,让每一位群众都能在送温暖活动中感受到政府和社会的暖心善举。
重庆 乔子轩/法律工作者
来源:法制日报 由中华人物河北网编辑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