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益 明星公益   大众公益   企业公益   中华公益  

“老慈善”抢亲认捐贫困学童

   

  “抱团”慈善,“外省人”收获归属感

  看了很多遍照片,宋美衡怎么都无法把那个清秀漂亮的身影,和眼前这个头大身子小、有着罗圈腿的女孩子联系在一起。“她是黄梅艳吗?”

  高州和广州来回的车程要13个小时,平时很少有捐助者亲赴山区看望学生。去年,宋美衡刚生完孩子,就按捺不住,要亲眼去看看这个自己资助了近3年的小姑娘。

  大连人宋美衡,在广州打拼了8年。参与“南粤会亲”活动近5年,宋美衡直接和牵线资助的学生已将近120名。她见过太多因为信息闭塞而给贫困山区孩子造成的“脱节”。

  小梅艳很小的时候就父母双亡,现在和姨妈住在一起。破旧的两层教学楼上,宋美衡拉着一言不发的小梅艳,对她说:“人生总会经历不同的挫折,但我们心中不能丧失希望。”宋美衡对当时的一幕印象深刻,这个瘦弱的小姑娘手中长满了茧,一直低着头不敢看她。回去之后,宋美衡收到小梅艳的回信:“我曾经幻想了很多遍阿姨的样子,也想了很多要和阿姨说的话。但看到你的时候,我一句都说不出来了,我从没想过还有人在关心着我。”宋美衡一边读着信,一边流泪。

  从最初的“外省人”,到如今在广州安家落户,她说被她资助的孩子也成了牵挂,“对一个城市的归属感在于牵挂。”宋美衡说,“广东已经成了我的第二个故乡。”

  通过“抱团”,手口相传,大爱始于细微处,是宋美衡坚持的慈善理念。宋美衡正准备着等自己的孩子大了,也带他一起去山区,把山区的孩子接到家里做客,让自己的慈善事业世代相传。

  远方的广州,有个“温姨”在牵挂

  “我们穷孩子,早当家哟!”温理群一直向记者重复着这句话,她说,这是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父亲早逝,一手由母亲将7个兄弟姐妹拉扯大的家庭,让如今已经“撑”起一家面包店的她,更加理解“捐助”对孩子的意义。

  温理群在增城新塘从事服装生意。第一次从报纸上得知“会亲”活动是15年前。那天,她拿着报纸坐上开往广州的汽车,去参加认捐会。“赶到会场的时候,活动已经结束,我赶紧拉住一个还没退场的志愿者,要他一定帮我联系孩子让我捐助。”这才有了她和第一个受捐助孩子刘日华的一段缘分。

  那时,年幼却懂事的刘日华总是用稚嫩的笔画写信给温理群,叫她“妈妈”,但低调的温理群拒绝了:“你不用叫我妈妈,只要你将来能够支撑起整个家,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随信附去的,还有温理群给刘日华的2200元生活费。

  至今,温理群已经资助了不下10个孩子。仿佛在这些孩子身上,能看到她“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

  然而,每次捐助,她总叮嘱工作人员“让别人先选,没人捐助的孩子让我来。”她从不看孩子的材料,在她眼里,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都有受捐助的机会。她唯一的希望,就是孩子们能多写信给她,跟她说说心里话,让他们知道,在远方的广州,有个“温姨”在牵挂他们的成长。

  履约只因割舍不下那些感恩的眼神

  在一家美容公司当老总的梁路施,从没见过没有灶台的厨房。但是在广州从化的阿贤家,却只有破烂的饭锅,和在门口用三两块砖搭成的“炉灶”。

  阿贤家中共有5个姐妹,父母过世后,就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2008年,梁路施第一次到阿贤家看望时,当即决定要资助眼前这个瘦弱的小姑娘。从此,这个在美容公司做董事长的“施姐姐”,不管工作有多繁忙,都会履行自己的承诺,每年亲自看望阿贤。

  之所以信守这样的承诺,是因为割舍不下孩子们感恩的眼神。“每次听到他们叫我施姐姐,我都下定决心,鼓励他们拥有对生活的希望。”

  去年,梁路施带着自己10岁的小儿子再次去受捐助的学生家里看望。出发前,看着梁路施带的玩具,儿子说:“妈妈,我不想你把我心爱的玩具都送给他们。”但是走访到第四家贫困学生时,儿子突然停下来,不无伤感地说:“妈妈,这些弟弟妹妹更需要玩具,我要把玩具都送给他们。”回到家后,梁路施发现,经历过义工和爱心资助的活动,儿子更加懂事孝顺了。

  今年,在“南粤会亲”活动中捐助了10名学生的梁路施,更是动员哥哥也捐助了10个贫困孩子。因为在公益慈善中,“爱要说出来”。

  南方日报记者 雷雨

  实习生 邢思悦 郭翔宇

  通讯员 梁志华

  6月7日,南方日报一则《5000贫困学生盼城里人认捐》的消息,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在我省掀起一阵阵爱心热潮。笔者昨日从省青基会获悉,短短几天时间,“认亲”的爱心热线几乎被“打爆”,甚至出现了“抢亲”的情况,目前100个贫困学童中的大部分已被“抢”走。

  近期,“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广东精神在社会上持续激荡。广东人素有乐善好施的传统。其实,“南粤会亲”这项发端于18年前的爱心助学善事,就是这一精神的现实注脚。

  昨日,笔者几经打探,终于采访到几位多年从事参与“南粤会亲”的“老慈善”。让人意外的是,他们大多很低调,不愿多谈自己,只愿意聊聊“一些感悟”。多年做好事,他们为何不愿声张?这是一种怎样的公益理念?让我们走近这些与孩子素未谋面的“亲人”,素描出他们的群像。

  还有孩子等您“认亲”

  ■相关

  省青基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还有20多名贫困学童等待认捐资助。欢迎社会热心人士拨打捐助热线:(020)87661023,87301821,87185820;或直接到广州市越秀区寺贝通津1号大院13号,与省青基会联系认捐事宜。

  市民也可直接汇款(汇款时,请注明“南粤会亲”字样)。爱心捐款账号:3602001009000419682,开户名称: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开户银行:工商银行广州市庙前直街支行。

  雷雨 梁志华

    来源:南方日报



1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人物展示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