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警方四年破获涉油案件八百余起
2013年至2015年,河北省公安机关共破获涉油案件722起,抓获涉油犯罪嫌疑人1274名。今年2月以来,河北省公安机关再次开展严厉打击整治打孔盗油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共破获打孔盗油案件91起、开井盗油案件15起,抓获涉油逃犯189名,涉油案件同比年下降90%。
11月14日,在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河北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公布了这一数据。河北省公安厅治安管理局局长尹殿军表示,随着公安机关持续不断的严厉打击,盗油违法犯罪从开始的小打小闹、土打土闹逐渐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涉油犯罪的隐蔽性增强,犯罪手段翻新,盗、运、销一条龙式的团伙作案。
隐蔽性增强
2013年4月,冀中市公安局在巡逻中截获1台非法贩运原油车辆。经查,发现沧州河间人沈某有重大作案嫌疑。今年3月,经深度经营,公安机关开始对犯罪嫌疑人收网,先后将沈某等9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4月26日,最后一名在逃犯罪嫌疑人郭某被抓获。至此,冀中公安局成功打掉了这个常年在采油厂周边实施“老鼠搬仓”式打孔盗油团伙,共破获涉油案件2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名,取缔捣毁收赃涉油厂点两处。
“为逃避打击,不法分子往往采取挖地道、使用定向钻、长距离引管等形式盗油。从运输上看,他们将盗油车改装成集装箱车,里面放着油罐,甚至还有的伪装成救护车来进行违法犯罪,伪装性、隐蔽性强。”尹殿军说。
据介绍,在犯罪形式上,涉油犯罪由原来的单打独干,逐步发展为打、盗、运、销一条龙的团伙作案,内部分工明确,具体到踩点、打孔、盗油、运输、销赃、收赃等多个环节。“踩点的不打孔、打孔的不盗油、盗油的不运输、运输的不销赃,而且相互之间也不认识。犯罪团伙组织很严密,给公安机关侦查破案带来一定难度。”尹殿军直言。
在河北公安机关破获的一起涉油案件中,不法分子租了一处院落,在院中建造一个储油池,利用定向打孔技术和设备,将盗油管引出近两公里,其间甚至穿越一条高速公路、穿过一条河流以及一个村庄。
重拳打击发案率下降
2014年8月21日,衡水市安平县油管巡护员报案称,辖区内输油管道被人打孔,现场留有盗油阀门、导油管等作案物品。公安机关专案组分析,认定在押犯赵某在羁押前与陈某曾多次结伙作案,且有作案时间,具有重大作案嫌疑。在大量证据面前,陈某、赵某很快交代了伙同杨某、苏某打孔盗油的不法事实。同时,在公安机关的深挖下,赵某、陈某又交代了其他打孔盗油案件。
河北衡水与华北油田毗邻,境内有两个采油工区、412口石油生产井、45公里原油长输管道、84公里成品油管道,曾经是打孔盗油犯罪的“重灾区”,饶阳、安平两县曾经每年均发案数十起。2013年以来,经过持续严厉打击,衡水公安机关打掉涉油犯罪团伙18个,抓获涉油违法犯罪嫌疑人392名,一批逃犯和骨干分子纷纷落网,安平县2015年至今实现打孔盗油“零发案”,饶阳县2013年以来一直“零发案”。
衡水市饶阳县以郝大卫、郝二卫为首的“郝氏家族犯罪集团”是衡水市最大的职业盗油团伙,该团伙还采取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等手段垄断市场、强行交易、强征土地、强揽工程、强收保护费,共涉及相关案件300余起,涉案金额近亿元。
2014年,衡水警方一举打掉“郝氏家族犯罪集团”,今年又成功抓获在逃近3年的该团伙重大涉油在逃人员王继磊,深挖破获打孔盗油案件33起,彻底摧毁了这个重大涉油犯罪团伙。
盗油犯罪需源头治理
“盗油犯罪多年屡打不止,原因有三:一是长期贫困和就业不充分,一些村民为一二百元报酬为盗油分子彻夜‘放哨’,并逐步入伙;二是一些犯罪嫌疑人以血缘、地缘和利益关系为纽带拉拢成员,作案‘手艺’传帮带,引发效仿;三是部分不法分子刑满释放后无以谋生,或不思悔改,重操旧业。”衡水市公安局副局长王恩忠告诉记者。
王恩忠直言,打孔盗油违法犯罪屡打不绝,基层政权组织软弱涣散和专门工作打击不力是一项重要因素。
为此,衡水市公安局致力于探索贫困地区社会治安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的新路子。2014年村“两委”换届前,衡水市公安局配合当地党委对所有候选干部进行筛查,严打农村地区黑恶痞霸和宗族势力把持农村基层政权的犯罪行为,逮捕了7名“痞霸”村干部,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记者 周宵鹏)
来源:法制日报 由中华人物河北网编辑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