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八卦 娱乐八卦   命理运势   茶余饭后   开心宝典  

公益路上的“手艺人”

   

  多年的志愿服务,赵亚娟和很多老人成为朋友。

  □本报记者 廖丽萍

  见到赵亚娟,是在一个温暖的午后。穿着黑色上衣的赵亚娟静静坐在阳光里,就像身为志愿者的她为老人、孩子剪发一样,大多数时候是安安静静、专注的。

  13岁开始跟着母亲学习理发,赵亚娟并没有想过以后会借着这门手艺走上公益道路,而且一干就是十年。从一个人“一对一”的结对入户帮扶,到成立自己的志愿服务团队;从单纯的为老人义剪,到增加心理咨询、素食、瑜伽等10个服务项目。十年间,她把自己的爱心传递给了更多的人,也让志愿服务更加丰富了。然而,对于公益,她始终怀抱一颗简单的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好,把义剪这件事做精做透。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能做得更好。”赵亚娟说,她相信做公益需要更多的“手艺人”,因为公益传递爱心和快乐,而好手艺能让人感受更多更好的爱和快乐!

  付出一点收获很多

  “买菜时遇到了金尚社区的工作人员,她说社区在招志愿者,我就去报名了。”对于十年前自己走上志愿者这条道路的起因和缘由,赵亚娟说,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契机,想做就去做了。

  至今她还记得,报名后的第二天,社区书记陈素珍就为她买了一套理发的工具,此后,一把电推子,两把剪刀,一把梳子,一块海绵,一块围布成了她志愿服务的“标配”。

  十年来,这样的“标配”,赵亚娟不知道用坏了多少套,但是这期间服务过的老人们她却记忆犹新。

  “我上门服务的第一户是张大伯。80多岁的张大伯腿脚不便,老伴儿又有糖尿病,子女常年不在身边,于是社区就组织志愿者把服务送到家。”赵亚娟说。为张大伯义剪的过程中,让她印象最深的是夫妻俩的恩爱,“每次上门,都能听见阿姨甜蜜地喊张大伯‘老公’,看着老两口幸福的样子,感觉生活很美好。”

  中风卧床的吴大伯,是赵亚娟的服务对象之一。每次赵亚娟上门给他理完发,吴大伯总会让老伴儿把提前准备好的一袋糖果递给她。“我平时很少吃糖,但吴大伯给的糖果我总会收下。”赵亚娟说,那是老人的心意,很甜。

  还有可爱的毛阿姨。有一次,为了感谢赵亚娟的义剪,毛阿姨特意说想买牛奶,可自己搬不动,找来赵亚娟帮忙,然后坚持让赵亚娟把买的牛奶带回家。

  ……

  像这样入户服务的老人,最初在金尚社区里有十几户。每一户每年赵亚娟都要上门10—12次,而且一服务就是三四年。时间久了,大家就像亲人一样了。赵亚娟说,志愿服务让她结识了很多可爱的老人,也带给了她很多快乐,“付出一点时间,却收获了很多。”

  公益也要匠人精神

  虽然现在理发不是赵亚娟的职业了,但是有着18年从业经历的赵亚娟看来,正是这十余年的“手艺人”,为她的志愿服务沉淀了底气。

  “我们每个月都得为数百位老人、小孩义剪,最多的时候一天就要剪400个人。”赵亚娟说,随着志愿服务的面不断扩大,他们要服务的人也越来越多,而志愿服务的时间常常只有几个小时,理发师要是没有娴熟的手艺,很难做到又快又好。

  赵亚娟解释说,养老院里,老人的作息都是比较固定的,要是剪太慢就可能耽误了老人的吃饭和休息时间。老人多了还得排队,排太久老人也会受不了。

  在旁人看来简单的剪头发,赵亚娟却从来没把它当小事。有一次,一名志愿者在给一位卧床的老人理发时,没有分清男女,把“老太太”理成了“老爷爷”,结果老人和家属都不高兴了,赵亚娟赶忙给人道歉。

  “给老人剪发,有时候要比给年轻人剪发更用心。”赵亚娟说,为了把志愿服务做得更好,她坚持义剪服务的志愿者从专业人员里选拔,因此,她都是自己去联系专业的理发店,发动他们加入到志愿服务中来。如今,义剪队伍已经有数百名专业的理发师志愿者,常态化为老人提供理发服务。

  让专业人做专业的事。抱着这样的想法,赵亚娟在2010年初成立了一支专业的志愿服务团队——湖里区久久爱心志愿服务协会,服务的内容从义剪扩大到心理咨询、素食、瑜伽、婚纱摄影等10个服务项目,每一个项目,她都会与专业的团队合作,希望用这样的“匠人精神”,扎实自己的公益道路。

  “一顿丰盛的素食、一张漂亮的婚纱照,一次简单的瑜伽运动,都能让老人们感到愉快。”赵亚娟说。

  别给志愿者贴标签

  先后获评“全国助人为乐身边好人”、厦门市“十大感动人物”、厦门市道德模范等荣誉,荣获2016年厦门市基层“最美志愿者”称号。外人眼中的赵亚娟头上顶着很多“光环”,但是,赵亚娟对这些荣誉有自己的看法。

  “在很多人看来,因为我是志愿者、有很多荣誉,所以就应该很高尚、很完美。可是我就是普通人,会犯错,也会有脾气。”赵亚娟说,因此,她不希望被“贴标签”,也不想被所谓的光环绑架,“我只做我想做、能做的事。”

  虽然有着南方女人的瘦小身形,但是,来自黑龙江的赵亚娟却有着北方女人的直爽和大气。对于质疑她把时间都花在养老院上,不务正业的人,她没有理会,同时,她也不会强制家人和朋友一定和她一样去做志愿服务。在她看来,自己做公益完全是出于喜欢,喜欢到养老院,喜欢给老人理发,就像其他爱好一样,而每一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喜好和选择。

  “我很幸运能获得这些荣誉和认可,但是如果没有,我也会继续做下去。”赵亚娟说。

  生活需要仪式感

  公益做了十年,赵亚娟却觉得自己的志愿服务还没有做精做专业。

  “一直埋头干,是时候停下来想想‘怎么干’了。”赵亚娟说,她最近正在盘算把自己的志愿服务做得更有规划、更规范。她希望能组建一个“运营”团队,把久久爱心志愿服务协会的服务工作详细、有计划地安排好,然后再从策划、组织、宣传等全方位把志愿服务专业化,“有了规划和分工,我们的志愿服务才能有方向,有目标地做下去”。

  那么,赵亚娟志愿服务的目标是什么呢?

  “我希望以后,每到周三,65岁以上的老人们只要走进贴有‘久久爱心志愿服务协会’标签的理发店、瑜伽馆、素食馆等就能免费享受一次服务。”在赵亚娟的设想中,未来的周三就像是一个节日,老人们在这个小小的“节日”中得到一些快乐,就像生活中的某种“仪式感”,总能为平淡的生活增添一点色彩。

  这样的梦想已经开始萌芽了。在湖里区,已经有一些理发店开始了这样的志愿服务行动,每周一次为老人提供义务理发,参加的老人也从最初的每次一两人,变成了现在的十五六人。

  “公益不用天天做,尽力而行,量力而为,没有‘疲态’的公益才能长久。”赵亚娟说。

 

 

来源:福建日报  由中华人物网编辑上传

1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人物展示

本周热点